[發明專利]一種智能網聯汽車動態封閉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5182.8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56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強;孫志偉;陳勇;王誠俊;高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紫荊花開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E01C1/00;G01M17/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時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沈成金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汽車 動態 封閉 測試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網聯汽車動態封閉測試系統,包括直線加速區、左向轉彎測試區和右向異形動態測試區等。本發明中,測試車輛可以中間直線加速道為核心,連續進行多次左右方向的轉向、制動測試,中途無空白測試時間,提升了測試效率;省去回車道,免去測試車輛在完成單次直線加速后需返回加速起點的問題,每個單次測試結束即為下次測試開始,節約了測試時間,同時節約了原回場路上需消耗的能源,提升了測試經濟性;最大限度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化使用,且未對周邊測試區域/道路產生功能干擾,提升土地整體利用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測試次數增多,且免去測試車輛回場路程,降低尾氣排放,有利于測試場環境改善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網聯汽車動態封閉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動態測試區是進行車輛動態性能特別是高速狀態的動態性能試驗的場地設施。場地內可同時容納多輛車輛進行常規的最小轉彎半徑、通道圓、車輛外擺值、轉向力等車輛強制性檢驗項目的測試;通過動態廣場與掃頻試驗道的有效結合,通過搭載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高精度組合慣導系統,與GPS定位基站實現車輛的精準定位與操控,非常方便地完成高附著路面的車輛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系統測試,如魚鉤試驗、麋鹿試驗、AEBS系統試驗、EPS失效模式驗證、正弦掃描試驗、正弦停滯試驗、慢增量轉向試驗、變道試驗等車輛在高動態、極限工況下車輛的動態性能測試,以及轉向角脈沖、階躍、蛇形、穩態回轉、操縱輕便性、輪胎評價等常規車輛操縱穩定性能測試。
現有智能網聯汽車動態測試區一般由圓形廣場(或扇形廣場)、直線加速道和回車道三部分組成:圓形或扇形廣場用于測試車輛的各類制動、轉向、穩定性控制等動作,直線加速道用于測試車輛將速度提升至某一區間,回車道則用于單項測試結束后車輛返程回場至直線加速道起點。基本構造和示意如圖1所示;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動態測試區的典型設置參數如下:
①圓形廣場直徑:不低于200米;
②直線加速段距離:不低于400米;
③路寬:不低于6米;
④單向坡:不大于0.5%;
⑤附著系數:0.9以上,其中加速路橫向坡度不大于1%,縱向坡度與圓形廣場保持一致(包括坡度大小和方向);
⑥表面材料:瀝青。
但是,現有智能網聯汽車動態測試區至少還存在以下缺陷問題:
①測試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較高;
在現有動態測試區,測試車輛的需從直線加速道的起點加速進入圓形/扇形廣場內,在廣場區域在完成各種制動、向左或向右轉向等動作后,經回車道返回起點,進入下一次測試準備。在該流程下,兩次測試之間車輛在回車道行經的路程為無效測試路程,延長了單次測試的時間,增大了車輛能源消耗(燃油、電能等),不利于測試經濟性原則。車輛具體動向如圖2所示。
②測試缺乏連續性;
現有動態測試區內的每次單項測試僅能選擇向左右兩個方向其中一方轉向,另一方向測試需使車輛返回直線加速道起點重新進行,不利于驗證車輛在短時間內對不同方向的轉向性能測試。
③測試過程不利于環境友好;
因為每單次測試完成后,測試車輛均須通過回車道返回起點以開始下一輪測試,途中增加了汽車尾氣排放(燃油車),加劇測試場地污染。
④土地資源浪費;
現有動態測試區總體呈錐形布局,除直線加速道、回車道與圓形/扇形廣場外,整體布局中所涉及的其他土地均無有效利用,造成了總體占地面積較大但實際使用面積有限的情況,土地資源浪費突出,如圖3所示。
因此,現階段需一種智能網聯汽車動態封閉測試系統,來解決以上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紫荊花開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紫荊花開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518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