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4920.7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69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丁鋼強;霍軍生;王連艷;黃建;張貴鋒;唐艷斌;曹科;崔迎彬;曹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33/115 | 分類號: | A23L33/115;A23L33/16;A23L29/256;A23L29/281;A23P1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10005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油 微膠囊 及其 制備 方法 用途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所述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包括包埋魚油或藻油的壁材,所述壁材包括海藻酸鈣、明膠和保護劑,所述制備方法將目標質量比例為(5~7):(1~2):(1~2)的海藻酸鈉、明膠和保護劑溶于去離子水中,并采用將噴霧干燥法和離子固化法相結合的方式,制得所述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可以用于制備食品或保健品。本發明所述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的壁材不僅能夠將魚油或藻油與氧、光、熱等環境因素隔離開,還具有價廉易得、兼具保健功效、生產成本低、適于廣泛推廣和應用的優點;采用本發明所述制備方法得到的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不僅球形規整,還具有粒徑分布均一且粒徑為30~70μm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膠囊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載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魚油或藻油富含人體所必需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種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n-3PUF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具有疏導清理心血管、降低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高血壓、預防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作用。DHA被稱為“腦黃金”,具有輔助腦細胞發育的作用,可以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參與大腦思維和記憶形成過程,與腦健康的關系非常密切,而且具有抗衰老、改善血液循環、降血脂等作用。然而,EPA和DHA均含有多個雙鍵,對光、熱和氧氣極為敏感,很容易在加工貯存過程中氧化酸敗,酸敗后產生多種初級和次級的氧化產物,這些氧化產物繼而又斷裂分解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酮類、醛類和低分子脂肪酸等物質。由于魚油或藻油的脂溶性和熱敏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食品工業領域中的應用,通常需要低溫、密封和避光保存。
目前,對于含有EPA和DHA的魚油或藻油,常常采用充氮貯存、低溫貯存、添加抗氧化劑、添加除味劑、酸洗、微膠囊化等方法來掩蓋腥臭味、提高抗氧化性能。其中,充氮貯存和低溫貯存僅適用于大批量魚油或藻油產品,添加抗氧化劑和除味劑可能會引發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酸洗易導致化學物質的殘留,而微膠囊化處理將液體魚油或藻油包埋并封存在一種微型膠囊內,成為一種固體微粒產品,不僅可以掩蓋腥臭味,又可以保護魚油或藻油免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降低氧化,提高穩定性,提高消化吸收率,擴大其應用范圍、延長食品的貨架期。微膠囊化處理可以將液態魚油/藻油轉變成固體干粉,能有效遮蓋其固有的不良味道,最大限度的防止多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
微膠囊是指一種微型容器或者微型包裝物,被包裹的物質稱之為芯材,包裹芯材的部分稱之為壁材。芯材可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壁材可以是天然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脂質體、微生物的細胞壁等新型材料。微膠囊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農業、化妝品等多個行業。
微膠囊化技術是一種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作為壁材,將分散的固體、液體、甚至氣體物質作為芯材包埋起來,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術。其中,壁材可以是單層結構,也可以是多層結構,芯材也有單核和多核之分。由于芯材、壁材和微膠囊化方法的不同,微膠囊的大小、形態和結構變化較大,微膠囊直徑一般為1~500μm,壁厚一般為0.5~150μm。
微膠囊的制備方法有多種,根據微膠囊的造粒原理,食品級微膠囊化的方法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三大類。其中,用于魚油或藻油微膠囊化的方法主要有噴霧干燥法、復合凝聚法、分子包埋法、冷凍干燥法、銳孔凝固浴法及脂質體包埋法,每種微膠囊的制備方法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噴霧干燥法制備的微膠囊純度高、分散性好、溶解性高、成本低、易于運輸保藏,但是存在產品顆粒大小不均一、部分出現凹陷甚至破裂的不足;復合凝聚法制備過程雖然條件溫和,對非水溶性芯材具有高產、高效、生物活性影響較小的特點,但是反應條件較難控制,反應體系必須控制在稀溶液中進行,成本較高;分子包埋法制備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微膠囊產品不易吸潮結塊,可長期保存,但是產品載量低,并要求芯材的液滴大小一定;脂質體包埋法能控制被包埋的功能性成分的釋放速度,水中分散性較好,但是脂質體制備困難,產品往往存在粒徑較大、穩定性差、殘留有毒有害溶劑等缺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49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