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骨傳導揚聲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2261.3 | 申請日: | 201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3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發喜 | 
| 主分類號: | H04R9/06 | 分類號: | H04R9/06;H04R9/04;H04R9/02;H04R1/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傳導 揚聲器 | ||
本申請是關于一種骨傳導揚聲器。該骨傳導揚聲器包括:揚聲器本體,所述揚聲器本體用于產生振動;振動傳聲層,所述振動傳聲層與所述揚聲器本體的一部分區域接觸,用于傳播所述揚聲器本體產生的振動;減振層,所述減振層包裹所述揚聲器本體上除與所述振動傳聲層接觸的一部分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智能穿戴設備中設有骨傳導揚聲器,并與使用者的身體直接接觸;共振處理方法包括過濾處于所述預設頻率范圍內的音頻信號或調節處于所述預設頻率范圍內的音頻信號的增益。本發明可防止骨傳導揚聲器產生漏音,改善相關技術中骨傳導揚聲器的漏音問題,保護用戶隱私,提升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骨傳導揚聲器,使用該骨傳導揚聲器的智能穿戴設備,以及該骨傳導揚聲器在此設備中產生的共振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聲音傳播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空氣振動傳播;一種是通過直接振動傳播。骨傳導揚聲器通過直接振動人的骨骼或皮膚組織傳播聲音,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電信號轉換為機械振動信號,機械振動通過人的骨骼或皮膚組織傳播聲音。在相關技術中,骨傳導揚聲器產生的振動從各個方向上進行振動傳聲,導致聲音不集中,產生漏音,容易泄露用戶隱私。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骨傳導揚聲器和智能穿戴設備及共振處理方法,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不足。
本發明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骨傳導揚聲器,包括:揚聲器本體,所述揚聲器本體用于產生振動;振動傳聲層,所述振動傳聲層與所述揚聲器本體的一部分區域接觸,用于傳播所述揚聲器本體產生的振動;減振層,所述減振層包裹所述揚聲器本體上除與所述振動傳聲層接觸的一部分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
可選的,所述減振層包括圍繞所述揚聲器本體周向的第一減振層、和與所述揚聲器本體的底部接觸的第二減振層,所述第一減振層和所述第二減振層用于隔離所述揚聲器本體產生的一部分振動。
可選的,所述第一減振層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減振層的表面向內凹陷形成。
可選的,所述第一減振層包括彈性柱,所述彈性柱位于所述第一減振層上朝向所述第二減振層的表面,并與所述第二減振層接觸。
可選的,所述第一減振層與所述揚聲器本體過盈配合。
可選的,所述揚聲器本體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與外部連通的容納腔;電路板,所述電路板配合于所述殼體,以封閉所述容納腔;振動片,所述振動片位于所述容納腔內并與所述殼體的內壁連接,以使所述殼體產生振動;其中,所述殼體與所述振動傳聲層和所述減振層接觸。
可選的,所述揚聲器本體還包括位于所述振動片與所述電路板之間的第一墊圈,所述殼體包括向內彎折形成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與所述電路板的一側接觸,所述第一墊圈與所述電路板上相對的另一側接觸,以限位所述電路板。
可選的,所述揚聲器本體還包括:線圈,所述線圈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支架,所述支架與所述振動片連接,包括一朝向所述線圈的凹槽;磁鐵,所述磁鐵位于所述凹槽內;其中,所述線圈與所述凹槽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
可選的,所述揚聲器本體還包括調音棉,所述調音棉連接于所述振動片上朝向所述容納腔底部的表面;和/或所述電路板上朝向所述容納腔底部的表面。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智能穿戴設備,包括如上述任一項實施例所述的骨傳導揚聲器;
其中,在所述可穿戴設備處于穿戴狀態時,所述振動傳聲層與用戶接觸。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共振處理方法,應用于智能穿戴設備,所述智能穿戴設備包括骨傳導揚聲器,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音頻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發喜,未經徐發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226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