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舵機控制雙垂尾操縱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8588.3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30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少杰;何劍鐘;胡淼;張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9/02 | 分類號: | B64C9/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333001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舵機 控制 雙垂尾 操縱 結構 | ||
本發明屬于無人機舵面機械操縱系統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單舵機控制雙垂尾操縱結構,用于雙垂尾舵面控制的操縱。包括:垂尾舵機、舵機搖臂、兩個連桿組件、垂尾轉軸搖臂、垂尾轉軸;其中,垂尾舵機固定在無人機結構平臺上,垂尾舵機輸出軸自帶了舵機搖臂,兩個拉桿組件的一端連接舵機搖臂,兩個拉桿組件的另一端連接在垂尾轉軸搖臂上,垂尾轉軸搖臂和垂尾轉軸由定位銷固定;采用一臺電動舵機控制垂尾的雙舵面同步控制,使舵面變距保持一致;降低舵面操縱偏差對飛行控制的影響,確保無人機雙垂尾舵面的穩定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人機舵面機械操縱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舵機控制雙垂尾操縱結構,用于雙垂尾舵面控制的操縱。
背景技術
固定翼無人機的舵面一般包括機翼上的襟翼和副翼,平尾上的升降舵和垂尾上的方向舵,用于操縱飛機。無人機的舵面操縱機構是指從舵機到操縱面轉軸之間一套機械傳動裝置,它的作用是傳遞舵機力矩,使操縱面產生與舵機輸出位移或輸出角度相應的變距角,用其平衡操縱面的鉸鏈力矩。舵面操縱機構將舵機輸出端與舵面連接起來,一般由搖臂、連桿、轉軸等組成。如果采用一個舵機控制單個舵面,雙垂尾舵面控制則需要兩臺舵機,通常使操縱機構占用的空間較多,重量大,維護性差,無法滿足在有限空間操縱舵面的使用要求,同時存在舵機輸出不同步、雙舵面控制偏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一臺電動舵機控制垂尾的雙舵面同步控制,使舵面變距保持一致;降低舵面操縱偏差對飛行控制的影響,確保無人機雙垂尾舵面的穩定控制;操縱機構可靠簡單,力矩傳遞直接,操縱效率高;布置空間小,運動間隙小,桿系長度調整靈活,通用性強,重量代價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單舵機控制雙垂尾操縱結構,包括:垂尾舵機1、舵機搖臂2、兩個連桿組件、垂尾轉軸搖臂4、垂尾轉軸5;
其中,垂尾舵機1固定在無人機結構平臺上,垂尾舵機輸出軸自帶了舵機搖臂,兩個拉桿組件的一端連接舵機搖臂2,兩個拉桿組件的另一端連接在垂尾轉軸搖臂4上,垂尾轉軸搖臂4和垂尾轉軸5由定位銷固定。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特點和進一步的改進為:
a所述連桿組件包括:連桿3、與舵機搖臂2連接的第一連桿頭、與垂尾轉軸搖臂4連接的第二連桿頭;
與舵機搖臂2連接的第一連桿頭、與垂尾轉軸搖臂4連接的第二連桿頭分別固定連接在連桿3兩端。
b與舵機搖臂2連接的第一連桿頭包含:第一拉桿頭、L型軸承支座9、向心關節軸承10;
向心關節軸承10壓入L型軸承支座9中,第一拉桿頭和連桿3通過拉桿頭鉚釘固連,L型軸承支座9與第一拉桿頭螺紋鎖緊。
c與舵機搖臂2連接的第一連桿頭還包含:第一軸承止動片、第一軸承鎖緊螺母、第一保險絲;
第一保險絲依次穿過第一軸承鎖緊螺母上的孔、第一軸承止動片上的孔和第一拉桿頭上的孔。
d與垂尾轉軸搖臂4連接的第二連桿頭包含:第二拉桿頭、桿端關節軸承11;
第二拉桿頭和連桿3通過拉桿頭鉚釘固連,桿端關節軸承11與第二拉桿頭螺紋鎖緊。
e與垂尾轉軸搖臂4連接的第二連桿頭還包含:第二軸承止動片、第二軸承鎖緊螺母、第二保險絲;
第二保險絲依次穿過第二軸承鎖緊螺母上的孔、第二軸承止動片上的孔和第二拉桿頭上的孔。
f第一拉桿頭和第二拉桿頭上均分別設置有工具固定平面和保險絲鎖緊孔法蘭盤。
g拉桿組件和舵機搖臂2連接時,鉸鏈螺栓穿過向心關節軸承10和舵機搖臂2上的孔,并通過兩個弧形壓緊墊圈、兩個防磨壓緊襯套壓緊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85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實現升降的臥鋪
- 下一篇:一種直升機低噪聲旋翼槳葉氣動外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