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智能汽車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21497.7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39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林智勇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林智勇 |
| 主分類號: | B60J9/02 | 分類號: | B60J9/02;B60R21/00;B63C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9040 廣東省江***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智能 汽車 溺水 救生 使用方法 | ||
1.智能汽車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智能汽車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裝置(1)、充氣裝置(2)、脫扣裝置(3)、呼吸裝置(4)以及控制器(5),浮球裝置(1)通過脫扣裝置(3)安裝于汽車(6)的頂板(7)上,充氣裝置(2)安裝于汽車(6)的頂板(7)上,呼吸裝置(4)安裝于浮球裝置(1)上,控制器(5)安裝于汽車(6)上;浮球裝置(1)包括有保護蓋(8)以及救生圈(9),救生圈(9)包括有上充氣閥(12)、救生圈連接座(13)、救生筒(14)以及逃生手把(15),充氣裝置(2)包括有壓縮空氣儲罐(16)、下充氣閥(17)、磁座(18)、充氣電機(19)以及牽引鐵(20),下充氣閥(17)與壓縮空氣儲罐(16)內(nèi)型腔連通,下充氣閥(17)位于救生圈(9)的上充氣閥(12)的下方;壓縮空氣儲罐(16)以及磁座(18)與頂板(7)固定連接,充氣電機(19)的外殼與磁座(18)的外殼固定連接,充氣電機(19)的電機軸與旋轉(zhuǎn)磁芯固定連接,磁座(18)的磁力吸引面(21)右上充氣閥面對著牽引鐵(20),牽引鐵(20)與救生圈連接座(13)固定連接;脫扣裝置(3)包括有脫扣電機(22)、脫扣偏心輪(23)以及脫扣手把(24),脫扣電機(22)的外殼與磁座(18)固定連接,脫扣電機(22)的電機軸與脫扣偏心輪(23)以及脫扣手把(24)固定連接,脫扣偏心輪(23)位于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的對面,或者,脫扣偏心輪(23)插入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內(nèi);呼吸裝置(4)包括有空氣減壓閥(26)、空氣凈化器(27)、呼吸管(28)以及呼吸鼻插(29);控制器(5)包括有水位檢測筒(32)、第一水位傳感器(33)、第二水位傳感器(34)以及防濺墊(35),控制器(5)包括有空氣壓力傳感器(38)、傳感器插座(39)以及活動插頭(40);浮球裝置(1)以及充氣裝置(2)的初始狀態(tài)是:充氣裝置(2)的下充氣閥(17)與浮球裝置(1)救生圈(9)的上充氣閥(12)之間設(shè)有間隙,救生圈(9)處于未充氣的狀態(tài);充氣裝置(2)的初始狀態(tài)是:磁座(18)的磁力吸引面(21)對牽引鐵(20)沒有磁吸引力;脫扣裝置(3)的初始狀態(tài)是:脫扣偏心輪(23)扣住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汽車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是:汽車(6)落水后,汽車(6)底盤上水位檢測裝置(31)的水位檢測筒(32)內(nèi)的第一水位傳感器(33)與水接觸后,第一水位傳感器(33)將其信號傳輸給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充氣電機(19)帶動磁座(18)旋轉(zhuǎn)磁芯轉(zhuǎn)動90°角,使磁座(18)的磁力吸引面(21)對牽引鐵(20)產(chǎn)生磁吸引力,利用磁座(18)的磁吸引力吸引牽引鐵(20)向下移動,牽引鐵(20)帶逃生彈簧動救生圈連接座(13)以及保護蓋(8)克服逃生彈簧(11)的彈力向下移動,使救生圈(9)的上充氣閥(12)與壓縮空氣儲罐(16)的下充氣閥(17)密封連接,使上充氣閥(12)的上充氣頂針(44)與下充氣閥(17)的下充氣頂針(45)相互頂住,打開上充氣閥(12)以及下充氣閥(17),壓縮空氣儲罐(16)通過上充氣閥(12)以及下充氣閥(17)向救生圈(9)充氣;當救生圈(9)內(nèi)的空氣壓力達到設(shè)定值時,救生圈(9)內(nèi)的空氣壓力傳感器(38)將其信號傳輸給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充氣電機(19)帶動磁座(18)的旋轉(zhuǎn)磁芯反方向轉(zhuǎn)動90°角,磁座(18)對牽引鐵(20)的磁吸引力消除,救生圈連接座(13)在逃生彈簧(11)的彈力的作用下帶動上充氣閥(12)上升,使上充氣閥(12)與下充氣閥(17)分離,并自動關(guān)閉;同時,救生圈(9)通過管接頭(30)向空氣減壓閥(26)輸送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經(jīng)空氣減壓閥(26)減壓后進入空氣凈化器(27),減壓凈化后的空氣的經(jīng)呼吸管(28)進入到呼吸鼻插(29);逃生者將呼吸鼻插(29)插入鼻孔內(nèi),以作為呼吸空氣之用,并用手抓住救生筒(14)上的逃生手把(15);當汽車(6)未沉入水中,以及汽車(6)駕駛室內(nèi)的水位上升到第二水位傳感器(34)的位置時,第二水位傳感器(34)將其信號傳輸給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脫扣電機(22)帶動脫扣偏心輪(23)轉(zhuǎn)動,使脫扣偏心輪(23)脫離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脫扣偏心輪(23)脫離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后,保護蓋(8)以及救生圈連接座(13)被逃生彈簧(11)的彈力彈起,并帶動救生筒(14)上升,逃生者將救生筒(14)由汽車(6)頂板(7)的逃生孔推開,由逃生孔逃離汽車(6),并用充氣后的救生圈(9)作為救生之用;當汽車(6)沉入水中時,以及汽車(6)駕駛室內(nèi)的水位上升到第二水位傳感器(34)的位置時,第二水位傳感器(34)將其信號傳輸給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脫扣電機(22)帶動脫扣偏心輪(23)轉(zhuǎn)動,使脫扣偏心輪(23)脫離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脫扣偏心輪(23)脫離救生筒(14)的鎖扣孔(25)后,保護蓋(8)以及救生圈連接座(13)被逃生彈簧(11)的彈力彈起,并帶動救生筒(14)上升,在救生圈(9)浮力的作用下,救生圈(9)牽引救生筒(14)由頂板(7)的逃生孔升起,救生圈(9)帶動救生筒(14)脫離頂板(7)的逃生孔,逃生者手抓住救生筒(14)上的逃生手把(15)跟隨救生圈(9)升到水面,并將救生圈(9)作為救生之用;逃生者手抓住救生筒(14)上的逃生手把(15),用力克服逃生彈簧(11)的彈力拉救生筒(14)帶動救生圈連接座(13)以及保護蓋(8)下降,使救生圈(9)的上充氣閥(12)與壓縮空氣儲罐(16)的下充氣閥(17)密封連接,壓縮空氣儲罐(16)通過上充氣閥(12)以及下充氣閥(17)向救生圈(9)充氣;隨著壓縮空氣儲罐(16)向救生圈(9)不斷充入壓縮空氣,充氣壓力表(49)的壓力不斷上升,當救生圈(9)的充氣壓力達到設(shè)定值時,逃生者停止手動牽引上充氣閥(12)下降向下充氣閥(17)充氣;逃生者停止手動牽引上充氣閥(12)下降充氣后,手抓脫扣裝置(3)的脫扣手把(24)轉(zhuǎn)動90°角,帶動脫扣裝置(3)的脫扣偏心輪(23)轉(zhuǎn)動90°角,使脫扣偏心輪(23)與救生筒(14)上的鎖扣孔(25)分離;脫扣偏心輪(23)與救生筒(14)上的鎖扣孔(25)分離后,保護蓋(8)以及救生圈連接座(13)被逃生彈簧(11)的彈力彈起,并帶動救生筒(14)上升,逃生者手抓住救生筒(14)上的逃生手把(15)跟隨救生圈(9)升到水面,并將救生圈(9)作為救生之用。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林智勇,未經(jīng)林智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1497.7/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