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及其試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89455.6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74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蔣秀凡;俞登勇;馬永真;趙鴻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56 | 分類號: | G01N3/56;G01N19/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貴艷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端面 摩擦 磨損 試驗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包括機架組件、測試組件與負荷加載組件;所述測試組件包括第一驅動裝置(2)、主軸(8)、夾具底座(3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固定在機架組件上并與主軸(8)傳動連接,所述主軸(8)繞其自身軸線旋轉固定在機架組件上,且主軸(8)底部固定有上試樣(12),所述夾具底座(35)上端內部固定有下試樣(37),所述上試樣(12)相對下試樣(37)旋轉并構成摩擦副;所述夾具底座(35)外側表面連接固定鋼絲繩(38)的一端,鋼絲繩(38)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機架組件上的懸臂測力傳感器(39)連接,所述懸臂測力傳感器(39)連接計算機;
所述負荷加載組件包括第二驅動裝置(16)、升降裝置(17)與加載軸(27);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16)及升降裝置(17)均固定在機架組件上,第二驅動裝置(16)與升降裝置(17)傳動連接,所述升降裝置(17)的升降端與加載軸(27)底端之間連接有彈簧加載裝置與負荷力傳感器(24),所述負荷力傳感器(24)連接所述計算機;所述加載軸(27)與所述主軸(8)同軸,其頂端通過軸承單元抵壓所述夾具底座(35)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加載裝置包括從下到上同軸心依次設置的彈簧下壓板(19)、彈簧、彈簧上壓板(22)、加載觸頭(25)與加載墊塊(26),所述加載觸頭(25)上端抵壓加載墊塊(26)到所述加載軸(27)底端的內孔中;所述負荷力傳感器(24)上端與加載觸頭(25)連接固定,底端固定在傳感器固定塊(23)上,傳感器固定塊(23)固定在彈簧上壓板(22)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載觸頭(25)抵壓加載墊塊(26)的面為弧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包括內外套設的第一彈簧(21)與第二彈簧(20),其中第二彈簧(20)的內徑大于第一彈簧(21)的外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單元包括加載軸承套(33),所述加載軸承套(33)的內孔與加載軸(27)上端之間從上到下依次同軸連接有推力關節軸承(34)、第二深溝球軸承(32)與推力球軸承(31),所述推力關節軸承(34)上端頂壓所述夾具底座(35)底部。
6.根據權利要5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載軸(27)外側套設有加載導套(28),并通過加載導套(28)固定在機架組件上,所述加載軸(27)外壁與加載導套(28)內孔之間同軸連接有加載襯套(29)及油氈(3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8)通過主軸箱固定在機架組件上,主軸(8)外壁上側與主軸箱內孔之間同軸連接有第一深溝球軸承(9),其外壁下側與主軸箱內孔之間同軸連接有圓錐滾子軸承(10)以及圓柱滾子軸承(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8)的底部外壁及底端端面上分別設有固定所述上試樣(12)的徑向銷釘與軸向銷釘。
9.一種如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端面摩擦磨損試驗機的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試驗步驟:
步驟1:獲取下試樣(37)與上試樣(12)的參數數據及表面溫度;
步驟2:在主軸(8)的底部通過銷釘固定上試樣(12),在夾具底座(35)上端內部固定下試樣(37),使下試樣(37)的豎直中心軸線與夾具底座(35)的中心軸線、加載軸(27)的中心軸線保持重合;
步驟3:判斷試驗條件:如果為干摩擦條件測試,轉為步驟5;如果為油潤滑條件測試,轉為步驟4;
步驟4:在夾具底座(35)上端內部注入潤滑油,使油液完全覆蓋在上試樣(12)與下試樣(37)接觸的表面;
步驟5:通過計算機設定第一驅動裝置(2)與第二驅動裝置(16)的作業時間、作業時間閾值、主軸(8)的旋轉線速度以及上試樣(12)與下試樣(37)的表面溫度閾值;
步驟6:啟動第一驅動裝置(2)與第二驅動裝置(16),計算機控制第二驅動裝置(16)的傳動速度,使升降裝置(17)逐級增加頂壓夾具底座(35)的正壓力;
步驟7:計算機實時獲取懸臂測力傳感器(39)檢測的鋼絲繩(38)被拉動的力、負荷力傳感器(24)檢測的升降裝置(17)頂壓彈簧加載裝置的力以及溫度傳感器檢測的上試樣(12)與下試樣(37)之間的表面溫度,并實時計算獲取摩擦力矩與摩擦系數,計算公式為:
μ=3M/(2π*σ*(R3-r3))=3F*L*(R2-r2)/(2*P*(R3-r3))
其中,M為摩擦力矩,N*m;F為懸臂測力傳感器檢測值,N;L為夾具底座的軸向移動間距,L=0.0435m;σ為上試樣、下試樣接觸面單位面積的壓力,σ=P/π*(R2-r2),N/m2;P為負荷力傳感器檢測的軸向負荷值,N;R為上試樣外徑,m;r為上試樣內徑,m;μ為摩擦系數;
步驟8:上試樣(12)與下試樣(37)的表面溫度達到設定的閾值,或者,第一驅動裝置(2)與第二驅動裝置(16)的作業時間達到設定的閾值,第一驅動裝置(2)與第二驅動裝置(16)停止作業,試驗結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合肥鼎聚精密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945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