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985902.0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19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紅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18 | 分類號: | D06N3/18;D06N3/00;D06M15/00;D06M13/00;D06M11/00;D06M101/34 |
| 代理公司: | 蘇州思睿晶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03 | 代理人: | 阮俊敏 |
| 地址: | 215228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線 阻燃 布料 制作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步驟如下:S1、基布制造;S2、前處理;S3、印花處理;S4、防水處理;S5、軋光處理;S6、第一阻燃涂層;S7、第二阻燃涂層;S8、紅外隱形涂層;S9、PU涂層;S10、水洗定型;S11、打卷,包裝,入庫;達成了軍用作戰(zhàn)服的標準,能夠有效地吸收士兵自身產生的紅外線,極大地增強了隱身性能,本發(fā)明阻燃、防水、離火自息;采用了改性錦綸高強絲,韌性大,耐磨性好,加設透氣層,穿著更加舒適,安全可靠,產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屬于基布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軍用作戰(zhàn)服在隱身方面的性能較差,而且現(xiàn)代士兵配備了相當多的高科技裝備,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紅外偵測技術技術,對于軍用作戰(zhàn)服的紅外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能夠有效地吸收士兵自身產生的紅外線,極大地增強了隱身性能。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防遠紅外線的阻燃布料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步驟如下:
S1、基布制造:基布由一種自身具有阻燃性能的改性錦綸高強絲為原材料,對錦綸高強絲進行上漿和紡織處理;所述錦綸高強絲的纖度為600D~700D;
S2、前處理:對由錦綸高強絲紡織而成基布進行退漿和練白處理;煮料溫度控制在130℃~160℃,加工時間控制在為5~7h,加工環(huán)境為堿性;
S3、印花處理:將練白后的基布送入基布印花機進行印花;所述印花面為基布的正面;所述印花顏色由深至淺;
S4、防水處理:將印花處理后的基布浸入加有防水助劑的水槽,再烘干,形成防水層;防水助劑的配比為4%~6%;烘干溫度為160℃~180℃;烘干速度為25~35yd/min;
S5、軋光處理:將防水處理后的基布進行軋光處理,軋光次數(shù)為2~3次;軋光溫度為150℃~170℃,基布進給速度為25~35yd/min,壓力為75~85t;
S6、第一阻燃涂層:制備阻燃膠,利用刮刀涂布機的涂刀將阻燃膠均勻涂覆于軋光處理后的基布的反面,再經帶式烘箱進行烘干處理,形成第一阻燃層;阻燃膠的上膠量45~60g/m2;烘干溫度為160℃~180℃;烘干速度為20~25yd/min;
S7、第二阻燃涂層:制備色膠,將阻燃膠與色膠混合均勻,所述阻燃膠與色膠的比例為6:1,利用刮刀涂布機的涂刀將混合膠均勻涂覆于基布第一阻燃層遠離基布方向的一面,再經帶式烘箱進行烘干處理,形成第二阻燃層;阻燃膠的上膠量為25~35g/m2,所述色膠的上膠量為3~7g/m2;烘干溫度為160℃~180℃;烘干速度為20~25yd/min;
S8、紅外隱形涂層:制備紅外隱形膠,利用刮刀涂布機的涂刀將紅外隱形涂膠均勻涂覆于基布第二阻燃層遠離基布方向的一面,再經帶式烘箱進行烘干處理,形成紅外隱形層;所述紅外隱形涂膠的上膠量15~25g/m2;烘干溫度為160℃~180℃;烘干速度為20~25yd/min;
S9、PU涂層:制備PU面膠,先利用刮刀涂布機的涂刀將紅外隱形涂膠均勻涂覆于基布紅外隱形層遠離基布方向的一面,再經帶式烘箱進行烘干處理,形成PU涂層;所述面膠的上膠量5~10g/m2;烘干溫度為160℃~180℃;烘干速度為30~40yd/min;
S10、水洗定型:將加工完成的布料進行對的進行水洗定型,水洗溫度為60℃,時間為15min,定型溫度為140°C,速度為30m/min,水壓為5000pa,水洗次數(shù)為5,即得成品防紅外線式阻燃防水布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紅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紅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59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