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71146.6 | 申請日: | 202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1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宏波;馮苗苗;黃靖涵;上官澤鵬;金煌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7/41 | 分類號: | G01S7/41;F42C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吳茂杰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隨機 二相碼 引信 信號 處理 模型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該仿真模型在simulink仿真軟件中搭建。建模過程直觀、功能層次清晰。本發明的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包括脈沖信號發生器(1)、傳輸模塊(2)、目標回波模塊(3)、接收模塊(4)、時頻域檢測模塊(5)和干擾模塊(6);所述脈沖發射器(1)的輸出端分別與傳輸模塊(2)的脈沖輸入端以及干擾模塊(6)的脈沖輸入端相連;傳輸模塊(2)的輸出端與目標回波模塊(3)的信號輸入端相連;目標回波模塊(3)的輸出端和干擾模塊(6)的輸出端進行信號合成后與接收模塊(4)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收模塊(4)的輸出端與時頻域檢測模塊(5)的信號輸入端相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電引信仿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建模過程直觀、功能層次清晰,與實際產品契合度高,可持續迭代優化的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現代和未來戰爭中,戰場的電磁環境越來越復雜,近炸引信面臨的干擾越來越嚴重,這要求無線電引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探測性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同時,精確打擊有效毀傷也要求引信具有良好的引戰配合(定距或定角)性能。隨機二相碼信號處理系統在抗雜波、抗干擾、反隱身、反輻射這“四抗”方面具有優良的性能,具有理想圖釘型模糊函數,具有較高的主旁瓣比,使得配有隨機二相碼信號處理器的防空導彈引信具有更好的距離截止特性并能發現更小雷達反射面積的目標。同時由于隨機二相碼信號系統的發射頻譜被展寬,即在特定頻率上的峰值功率被降低,使得系統工作在“寂靜”狀態,難以被敵方發現。
因此,對于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的處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目前,國內主要從事理論上的研究從形式上來說,最多的是對星載、機載SAR的回波以及環境仿真,ISAR的回波以及環境仿真等。有關人員基于反正場景的SAR回波信號模擬方法和回波數據簡易模擬方法等。這些雖然能取得較好的仿真效果,但是測試準備工作量大,運算量大,處理比較繁瑣。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的情況是:綜合國內情況,特點是搞理論探討的很多,搞實際硬件制作的非常少,大多討論的是功能模擬,例如在matlab中用腳本文件實現某些功能,而很難達到實際所需要的仿真逼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建模過程直觀、功能層次清晰。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隨機二相碼引信信號處理模型,包括:
脈沖信號發生器1,用于產生隨機二相碼脈沖信號;
傳輸模塊2,用于調制所述隨機二相碼脈沖信號,得到發射信號;
目標回波模塊3,用于給所述發射信號添加信息,產生回波信號;
接收模塊4,用于解調輸入的目標回波信號;
時頻域檢測模塊5,用于對解調后得到的多普勒信息進行時域和頻域的檢測,根據時域和頻域的檢測結果,判定是否存在目標信息。;檢測結果可以進行引信目標“目標存在信號”的判定;
干擾模塊6,用于給引信添加干擾;
所述脈沖發射器1的輸出端分別與傳輸模塊2的脈沖輸入端以及干擾模塊6的脈沖輸入端相連;傳輸模塊2的輸出端與目標回波模塊3的信號輸入端相連;目標回波模塊3的輸出端和干擾模塊6的輸出端進行信號合成后與接收模塊4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收模塊4的輸出端與時頻域檢測模塊5的信號輸入端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顯著優點在于:
建模過程直觀、功能層次清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11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