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36036.6 | 申請日: | 2020-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858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24 |
| 發明(設計)人: | 賈鳳娟;王文亮;弓志青;崔文甲;王延圣;李永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27/10 | 分類號: | A23L27/10;A23L19/00;A23L31/00;A23L33/00;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2501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洋蔥 大蒜 水解 天然 調味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天然食品調味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述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以大蒜和洋蔥的復合酶解物以及黑木耳的酶解物為制備原料,借助于大蒜、洋蔥以及黑木耳的應用成分,使得所述天然調味劑不僅原料來源天然安全,且營養成分更加豐富,營養及保健作用進一步增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天然食品調味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如今,人們對健康飲食的看法與追求是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改變與進步的,在這一大趨勢下,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日常食材的新鮮程度及營養價值。縱然是日常烹飪時使用的調味劑產品,也越來越追求天然成分及營養價值。
大蒜為百合科,蔥屬年生植物,大蒜自古被當作天然殺菌劑,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其主要功能是殺菌消炎、抗癌、抗氧化等。數千年來中國、埃及、印度等國將大蒜既作為食物也作為傳統藥物來應用。大量的研究發現大蒜的主要成分蒜素,具有強烈的殺菌、抗菌作用,是絕佳的天然強力抗菌劑,長期服用能預防感冒及各種細菌感染,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洋蔥,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粘度,可用于降低血壓、提神醒腦、緩解壓力、預防感冒。此外,洋蔥還能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增強新陳代謝能力,抗衰老,預防骨質疏松,是適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中國專利CN1382021A公開了一種洋蔥和大蒜生物水解產物用于制備天然調味劑的應用,該方案以大蒜和/或洋蔥為天然原料,通過纖維素酶解和/或蛋白酶水解獲得的水解物作為調味劑基料,進而制備不同風味的調味劑。但是,該產品僅基于洋蔥和大蒜為主料,整體的營養成分有限。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含洋蔥和大蒜水解物的天然調味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分別取大蒜和洋蔥洗凈并烘干至恒重,混合后加水制漿,隨后加入纖維素酶和木瓜蛋白酶進行酶解,滅酶后得到所需大蒜和洋蔥的營養物質;
(2)取黑木耳去除表面雜質后烘干至恒重,加水制漿后加入纖維素酶混勻進行酶解處理,滅酶后經固液分離,收集酶解液,即得所需黑木耳營養物質;
(3)將所得大蒜和洋蔥的營養物質以及所述黑木耳營養物質混勻,加入助干劑混勻并進行均質處理,經噴霧干燥后收集得到的粉體,加入選定的調味添加劑進行調味,包裝并滅菌,即得。
具體的,所述大蒜、洋蔥和黑木耳的質量比為10-50:10-50:100。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纖維素酶的添加量占所述大蒜和洋蔥總質量的0.5-1.5wt%。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木瓜蛋白酶的添加量占所述大蒜和洋蔥總質量的0.3-1wt%。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制漿步驟為加入所述大蒜和洋蔥總質量8-10倍量的水進行打漿處理。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酶解步驟的溫度為40-55℃,酶解時間為3-5h。
具體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制漿步驟為加入黑木耳質量8-10倍量的水進行打漿處理。
具體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纖維素酶的加入量占所述黑木耳質量的0.3-0.8wt%。
具體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酶解步驟的溫度為40-55℃,酶解時間為1-3h。
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以獲得木耳多糖含量更高的黑木耳進行所需調味劑的制備,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研究所,未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360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