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96812.4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94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姜豪;張思文;賈文宇;龐劍;朱冠妮;令宇龍;王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1 | 分類號: | G06F17/11;G01M17/007;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譚小琴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氣 噪聲 貢獻 分解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搭建車內噪聲貢獻量理論計算模型;S2、試驗過程精度與誤差驗證;S3、噪聲貢獻量與各頻率段噪聲貢獻量排序。本發明能夠高效準確地實現車輛噪聲的各空氣聲傳聲路徑貢獻量的分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
背景技術
機艙內發動機噪聲、輪胎處路躁與排氣噪聲是整車NVH開發三大噪聲源,如何高效識別各個噪聲源空氣聲貢獻路徑及貢獻量大小是工程開發的一個難題。
目前,對發動機噪聲傳至車內空氣聲噪聲的分解,主要采取全車內飾拆除,再進行聲學包裹,或保留全車內飾,再進行聲學包裹這兩種方法,它們的局限性在于未能真實反應車輛實際狀態下各內飾材料對車內噪聲的貢獻量,且費時費力,噪聲傳播路徑識別效率低下。對于路躁與排氣噪聲,暫無成熟的車內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
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新的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能高效準確實現車輛噪聲的各空氣聲傳聲路徑貢獻量的分解。
本發明所述的車內空氣聲噪聲貢獻量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搭建車內噪聲貢獻量理論計算模型:
測試實車狀態下的pmax/Q0值,其中,pmax代表實車狀態下車內測試聲壓,Q0為高頻體積聲源的體積加速度;
分別測試每塊內飾取消狀態下的pwindow-i/Q0值,其中,pwindow-i代表內飾i去掉狀態下車內測試聲壓;
根據pmax/Q0值和pwindow-i/Q0值,計算得到內飾i對車內噪聲能量的貢獻量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代表內飾i對車內聲壓貢獻量;
S2、試驗過程精度與誤差驗證:
在車輛真實狀態下,將車輛的內飾全部去掉,測試得到內飾全部去掉的pstrip/Q0值,其中,pstrip代表內飾全部去掉狀態下車內測試聲壓;并計算合成內飾全拆狀態下的車內噪聲能量:其中,n表示整車一共拆解的內飾數量;
判斷是否小于等于預設閾值,若小于等于預設閾值,則表示試驗過程精度較好,滿足誤差要求;否則表示試驗過程精度較差,不滿足誤差要求。
進一步,還包括:
S3、噪聲貢獻量與各頻率段噪聲貢獻量排序:
將各內飾對車內噪聲能量的貢獻量進行排序;
將各內飾在各頻率段下對車內噪聲能量的貢獻量進行排序。
進一步,所述步驟S1中,測試實車狀態下的pmax/Q0值時,需保證整車內飾完整齊全,為車輛實際狀態,該車輛實際狀態定義為最大聲學包裹狀態。
進一步,所述步驟S2中,所述預設閾值為3dB。
進一步,在對機艙內發動機噪聲的各空氣聲傳聲路徑貢獻量進行分解時,則在車內布置高頻體積聲源,機艙內布置麥克風,測試pmax/Q0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68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共享學習裝置
- 下一篇:轉子、異步電機、壓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