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泥陷脫困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94346.6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76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開生;趙小芬;秦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B15/10 | 分類號: | B60B15/10;B60B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710021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脫困 裝置 方法 | ||
一種汽車泥陷脫困裝置及方法,包括安裝在車轂中央處外側的固定連接器,所述的固定連接器四周等分設置有可伸縮桿一、可伸縮桿二、可伸縮桿三和可伸縮桿四。本發明安裝拆卸方便,獨特的固定連接器及可伸縮桿的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方法中因駕駛員操作不當或者支撐桿長度不合適導致刮傷內側車身的現象,本裝置適用于適合車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泥陷脫困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走進千家萬戶。而輪胎是汽車與地面的唯一接觸部位,車身及承載物都需輪胎承擔,因此輪胎在承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依靠與地面的摩擦力來驅動汽車前進。但是,當處于雨雪天氣或者是在野外出行的時候,由于路況的復雜性,極大可能出現車輪陷入泥坑中的現象。傳統方法依靠如向泥坑中填加石塊、磚頭、樹枝等,這些方面是通過增加車輪與地面附著力的方式來達到自救的效果。但是此種方法極有可能出現附近無合適的石塊或是需要的填加物而延長汽車脫困時間的現象。并且當車輪陷入深度較大時,此種方式可能會失效。嚴重者只能通過求助有關部門進行拖車或者吊車。從而延誤人們正常出行時間。
針對此種現象,有部分學者提出解決措施。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在車陷附近尋找可靠著力點,然后將繩索綁定在一個固定物上,借助汽車發力將其拖出泥坑。如申請號為201810174325.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車輛脫困方法。首先在受困車輪附近找到一個著力點,然后利用千斤頂將受困車輪頂起,使受困車輪抬離地面。再如申請號為201420604442.2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自拖功能的汽車。當汽車陷入泥坑時,將卷揚機上的繩索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物上,然后啟動卷揚機,從而拖動汽車從泥坑中脫困。另一類是通過向車輪下方墊上某種防滑物質,通過增大汽車的摩擦力,從而使汽車脫離泥坑。如申請號為03257338.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防滑自救裝置。通過在被陷車輪下方墊如墊板來增大汽車的摩擦力,從而能夠使汽車從泥坑中脫困。
上述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汽車泥陷現象,但是若考慮實際情況的話,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如第一類方法通過尋找汽車泥陷附近的固定物,實際情況下若是考慮到此處并沒有固定物,則此方法難以實行。第二類方法通過增加墊板,如若陷入深度較大時,仍然難以自救。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泥陷脫困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安裝拆卸方便,其獨特的固定連接器及可伸縮桿的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方法中因駕駛員操作不當或者支撐桿長度不合適導致刮傷內側車身的現象,本裝置適用于任何車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泥陷脫困裝置,包括使用時安裝在車轂中央處外側的固定連接器5,所述的固定連接器5四周等分設置有徑向的可伸縮桿一1、可伸縮桿二2、可伸縮桿三3和可伸縮桿四4。
所述固定連接器5與可伸縮桿連接處設置有螺母。
所述的伸縮桿上采用橡膠皮進行包裹,橡膠皮上采用紋路設計。
所述可伸縮桿為‘Z’形結構。
所述可伸縮桿末端設置有棱臺結構,棱臺結構四周封閉。
所述可伸縮桿通過固定夾固定。
所述可伸縮桿與固定連接器5固定端為螺紋結構,固定連接器5四周設置有插孔,插孔與可伸縮桿的螺紋對應連接。
一種汽車泥陷脫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當車輪陷入泥坑時:
1)取出伸縮桿,將有螺紋的一端與固定連接器5的插孔進行對齊,旋轉至固定(4根伸縮桿安裝方式相同);
2)安裝固定夾使伸縮桿進一步固定;
3)調節伸縮桿長度及角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43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