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夾自動化安裝設備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9720.3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229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壯壯;郭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大洲本田摩托(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7/10 | 分類號: | B25B27/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棟棟 |
| 地址: | 2154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化 安裝 設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夾自動化安裝設備,涉及到一種管夾安裝設備,包括管夾,還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一電機、螺旋送料機構、擋板、第二電機、擋片、滑槽機構、信號觸發器、第三電機、夾緊機構、曲柄搖桿機構和單片機;其通過擋片、滑槽機構將管夾精確送到加工位置;用曲柄搖桿機構控制夾緊機構往復運動,保證設備運行穩定且精度較高;使用單片機控制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分別控制不同運動件,獨立工作,相互協調,通過單片機對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啟停時間點的精確控制,實現設備循環控制,減少員工操作,員工只需要完成插橡膠管,檢查安裝狀態兩個步驟,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管夾安裝設備,尤其涉及到一種管夾自動化安裝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彈性橡膠管在和與其他零部件組裝在一起時,為防止橡膠管脫落,用金屬管夾夾緊在兩部品插接處,且位置恰當。為了使主線安裝方便,需要將管夾預組裝在橡膠管上,組裝完成后再將管夾安裝到正確位置。
工作人員在預組裝橡膠管和管夾時,使用的是尖嘴鉗或者用手直接捏管夾,并無特殊工裝。工作人員在使用尖嘴鉗或用手直接組裝時,費時費力,而且管夾容易脫落,導致二次裝配,影響裝配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夾自動化安裝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管夾自動化安裝設備,包括管夾,還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一電機、螺旋送料機構、擋板、第二電機、擋片、滑槽機構、信號觸發器、第三電機、夾緊機構、曲柄搖桿機構和單片機;其中,所述底板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設有所述擋板,所述擋板的一側設有所述夾緊機構,且所述夾緊機構位于所述擋板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側,所述夾緊機構的上端開設有一裝配槽,所述夾緊機構的上側設有所述滑槽機構,所述滑槽機構的中部開設有一滑槽,所述滑槽與所述裝配槽相正對,所述滑槽機構的下端設有所述信號觸發器,所述信號觸發器與所述裝配槽相正對,所述擋板上開設有一裝配孔,且所述裝配孔與所述裝配槽相正對,所述擋板的一側還設有所述擋片,所述擋片的一端穿過所述滑槽并延伸至所述裝配槽內,所述擋板的另一側設有所述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驅動所述擋片,所述擋板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三電機,所述擋板的一側還設有所述曲柄搖桿機構,且所述曲柄搖桿機構的一端與所述第三電機連接,所述曲柄搖桿機構的另一端與所述夾緊機構連接,所述第一支架上遠離所述擋板的一側設有所述第一電機,所述螺旋送料機構設于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擋板之間,且所述螺旋送料機構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機連接,所述螺旋送料機構的另一端與所述擋片相正對,所述螺旋送料機構上設有若干所述管夾,所述單片機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所述第二電機、所述第三電機和所述信號觸發器電連接。
作為優選,還包括第二支架和直線光軸,所述底板的另一端還設有所述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擋板遠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側,所述直線光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連接,所述直線光軸的另一端貫穿所述擋板并與所述第二支架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夾緊塊、設于兩所述夾緊塊之間的壓塊、用于驅動兩所述夾緊塊的兩齒條以及用于驅動兩所述齒條的齒輪和齒輪軸,其中,每一所述夾緊塊的上端的一側各設有一夾槽,兩所述夾槽相正對,所述壓塊的上端設有一容納槽,所述容納槽與兩所述夾槽之間形成所述裝配槽,所述壓塊的中部設有一齒輪安裝孔,所述齒輪設于所述齒輪安裝孔內,每一所述齒條的一端分別與一所述夾緊塊連接,每一所述齒條的另一端分別延伸至所述壓塊內并與所述齒輪嚙合,所述齒輪軸的一端與所述齒輪連接,所述齒輪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曲柄搖桿機構的另一端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曲柄搖桿機構包括搖桿、魚眼球軸承、連桿和曲柄,其中,所述搖桿與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曲柄設于所述擋板的另一側,且所述曲柄與所述齒輪軸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曲柄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魚眼球軸承與所述搖桿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大洲本田摩托(蘇州)有限公司,未經新大洲本田摩托(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97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改善痘印及疤痕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培養厭氧氨氧化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