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纜防熱材料自動纏繞設備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3729.3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8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靜;徐波;周華林;洪偉;孫成喜;范濤;汪孝勝;嚴序聰;于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3/26 | 分類號: | 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蘇一幟 |
| 地址: | 210006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防熱 材料 自動 纏繞 設備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航空航天電纜防熱材料纏繞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電纜防熱材料自動纏繞設備及其控制方法,該設備包括電纜托盤、電纜夾持機構、左側輔助送線機構、自動纏繞機構、右側輔助送線機構、防熱材料安裝架、攝像機、工控一體機、分支電纜置物盤、夾持機構移動模組、機架;該設備兩夾持機構間距可靈活調節,適應不同型號電纜長度,并保證電纜為舒展狀態且具有一定的繃緊力,提高防熱材料纏繞精度;防熱材料安裝架上設置可調節阻尼機構和可調節加壓滾筒,保證無粘性防熱材料處于緊繃狀態;左右輔助送線機構可防止電纜纏繞過程中產生跳動或下垂現象;該設備可替代人工纏繞防熱材料,效率相比于原人工纏繞提高300%,并避免纏繞過程中玻璃纖維對操作人員的健康危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航天電纜防熱材料纏繞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無粘性的電纜防熱材料自動纏繞設備設計及與運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發達國家的航空航天設備研制已經進入了一個追求高自動化程度和高生產效率的新階段,而國內航空航天電纜防熱材料仍然以手工操作為主。目前人工纏繞電纜防熱材料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人工纏繞防熱材料效率低、纏繞層數不精確、一致性和規范性較差,同時防熱材料纏繞過程中產生的玻璃纖維對操作人員健康有一定危害。不能滿足我國航空航天設備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無粘性電纜防熱材料自動纏繞設備,能夠提高防熱材料纏繞效率、纏繞精度、一致性和規范性,避免纏繞過程中玻璃纖維對操作人員的健康危害,實現我國航空航天設備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生產的需要。
本發明為一種電纜防熱材料自動纏繞設備,包括電纜托盤、電纜夾持機構、輔助送線機構、自動纏繞機構、輔助繞線機構、防熱材料安裝架、攝像機、工控一體機、分支電纜置物盤、夾持機構移動模組、機架,其中,
在所述機架上方的中間位置,固定設有自動纏繞機構,所述自動纏繞機構中包含防熱材料安裝架,所述自動纏繞機構通過旋轉防熱材料的方式將防熱材料纏繞在所述電纜外部;
在所述自動纏繞機構兩側分別設有一組電纜托盤和電纜夾持機構,以進料端為右側,則分別為左側電纜托盤和右側電纜托盤,左側電纜夾持機構和右側電纜夾持機構;左側和右側的電纜夾持機構用于固定和夾持電纜的首尾兩端;
在所述自動纏繞機構兩側,靠近所述自動纏繞機構的位置還設有左側輔助送線機構,和右側輔助送線機構,所述輔助送線機構用于防止電纜纏繞過程中產生跳動或下垂;
所述工控一體機用于人機交互,參數設置、狀態顯示及查看錄像資料;
所述攝像機用于記錄電纜防熱材料纏繞狀態,以便后續查詢及調取資料,方便追溯;
所述自動纏繞設備還包括夾持機構移動模組,所述機構移動模組上連接左側和右側的電纜夾持機構,用于帶動所述電纜夾持機構沿著機構移動模組方向左右移動,實現電纜的給料;
所述機架用于支撐并可儲存電纜防熱材料;
所述防熱材料安裝架用于放置防熱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纏繞機構由安裝支架、驅動機構、傳動機構組成;所述驅動機構中包含電機及減速機裝置,所述傳動機構包含呈圓周分布的傳動輪,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端驅動傳動輪轉動;所述傳動輪分為內外兩層,在兩層傳動輪之間為轉動環,兩側傳動輪與轉動環之間均為螺紋連接;所述轉動環上連接防熱材料,電纜防熱材料進行纏繞時,驅動機構電機減速機帶動傳動機構做圓周運動,將防熱材料纏繞至電纜上。
進一步的,所述防熱材料安裝架中設置可調節阻尼機構和可調節加壓滾筒,雙重夾緊防熱材料確保在設備不工作時,防熱材料依然保持緊繃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37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