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83498.6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81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曹立峰;焦國旺;周彬;朱雙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1/17 | 分類號: | F15B11/17;F15B13/06;B66C1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凌雋宇 |
| 地址: | 22100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泵分 合流 控制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液壓泵、第二液壓泵、合流閥、電磁換向閥、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第二執行機構控制閥、第一執行機構和第二執行機構,同時還公開了其控制方法;解決了復合動作切換過程中變幅機構作業速度大幅變化的問題,在保證雙泵液壓系統中常用動作作業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復合動作的平順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雙泵液壓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程機械的發展,人們對起重機的操作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起重機械上,為了提高起重機的復合動作效果,流量獨立分配(LUDV)控制方法不斷的被應用于起重機液壓系統的開發,但實際應用中由于負載壓力反饋偏差等因素的影響,在兩個負載壓力差較大時,無法保證分流精度,導致復合動作的效果下降。
為進一步提高復合動作時的控制精度,提出了雙泵液壓系統,配合上車多路閥雙泵控制方案,大幅提高了起重機常用工況的復合動作效果。
目前國內起重機行業中雙泵合流控制方案以專利《合流控制系統、方法及起重機》公告號:CN104564868B中公開的技術應用為主,該技術可實現單負載工作時的雙泵合流作業,復合動作時雙泵分流作業,既提高了復合動作的控制精度,同時也保證了作業效率。
但是,該控制方案在復合動作切換過程中會出現執行機構速度的大幅度變化。起重機中最常用的為卷揚機構與變幅機構進行復合操作,而變幅機構的速度變化對整機的操控平順性影響較大,尤其在吊臂長度較長時,變幅機構的速度變化體現出的整機晃動現象就更明顯,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控制方案保證復合動作過程中變幅機構的運動速度平穩,近而提高復合動作切換過程中的操控平順性能。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液壓泵、第二液壓泵、合流閥、電磁換向閥、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第二執行機構控制閥、第一執行機構和第二執行機構,第一進油路與第一液壓泵的出口連接,第一反饋油路與第一液壓泵的負載反饋口連接,第二進油路與第二液壓泵出口連接,第二反饋油路與第二液壓泵負載反饋口連接,合流閥的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一進油路、第二進油路、第一反饋油路、第二反饋油路連接,電磁換向閥分別與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的負載反饋口、回油路以及合流閥的控制油口連接,所述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分別與第一進油路和第一執行機構連接,所述第二執行機構控制閥分別與第二進油路和第二執行機構連接,所述合流閥的下位為貫通位,上位為截止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三執行機構控制閥、第四執行機構控制閥、第三執行機構和第四執行機構,所述第三執行機構控制閥分別與第一進油路和第三執行機構連接,所述第四執行機構控制閥分別與第二進油路和第四執行機構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液控換向閥,所述液控換向閥的先導控制口與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的負載反饋口連接、工作油口與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連接、第一進油口與回油路連接、第二進油口與接入穩定的先導油源。
一種雙泵分合流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電磁換向閥不得電時,操作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控制第一執行機構工作,此時,第一執行機構控制閥的負載壓力通過電磁換向閥作用到合流閥的控制口;
步驟S2、推動合流閥換向,使合流閥工作在上位,此時第一進油路與第二進油路、第一反饋油路與第二反饋油路油路由貫通變為斷開,第一執行機構僅由第一進油路泵供油,同時操作第二執行機構控制閥控制第二執行機構工作,第二執行機構僅由第二進油路泵供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34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