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白茅根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77326.8 | 申請日: | 2020-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38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莊燦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燦榮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61K36/899;A61P31/16;A61P29/00;A61P1/10;A61P11/10;A61P1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302 福建省泉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白茅根 保健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涉及茶飲料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白茅根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該保健茶包括有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白茅根30份、蒲公英10份、菊花10份、羅漢果4份。其中,以白茅根為原料并且輔以蒲公英、菊花和羅漢果三種原料制作,通過此四種原料復配并且用量合理,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即充分發揮了白茅根、蒲公英和菊花的清熱解毒作用,同時也發揮了羅漢果化痰止咳、清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同時,本發明的組分中還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等成分,因此四季皆宜,男女老少均可飲用,不受人群體質所限。夏季可作為清火去熱,清爽可口的飲料,春、秋和冬三個季節可作為一種預防流感和解毒、清火的保健茶來飲用,效果十分明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飲料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白茅根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用茶治病的記載,對茶的保健知識,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期,早在公元前200年的西漢初期,已把茶葉作為藥用。唐代以后,以茶配伍中藥有所發展,宋代有藥茶專著,近代保健茶更為普遍。對藥茶的研究和應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我國近20~30年來,在茶學、醫學、藥學、衛生、食品以及輕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證實了茶葉與中草藥對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中草藥的營養成份和藥效成份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對開發保健茶提供了理論依據。市場的需求促進了保健茶產業的迅速發展,保健茶已成為我國一個有一定影響的產業。
然而,目前的保健茶但配方不太合理,功效也比較單一,藥效不太理想,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效果不明顯。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白茅根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白茅根保健茶,其特征在于,該保健茶包括有如下重量份的組分:
白茅根 25~35份;
蒲公英 5~15份;
菊花 5~15 份;
羅漢果 2~6 份。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白茅根、蒲公英、菊花和羅漢果的重量份分別為:白茅根30份、蒲公英 10份、菊花 10 份、羅漢果 4份。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還包括有韭菜籽 1~3 份、薄荷 6~10份、麥冬5~8份、山竹殼8~12份。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韭菜籽 1份、所述薄荷 9份、所述麥冬 6份、所述山竹殼10份。
一種白茅根保健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有,
制作白茅根顆粒,其制作步驟如下:
S1:白茅根洗凈、曬干后,揉去須根及膜質葉鞘;
S2:破碎,獲得白茅根顆粒;
制作蒲公英茶葉,其制作步驟如下:
S1:擇取蒲公英的葉片,用鹽水浸泡后,曬干;
S2:破碎,獲得蒲公英茶葉;
制作菊花顆粒,其制作步驟如下:
S1:將菊花洗凈后,濾干水分;
S2:將菊花放入鍋中炒制,至菊花收縮后,獲得菊花顆粒;
制作羅漢果顆粒,其制作步驟如下:
S1:取羅漢果果肉,破碎,獲得羅漢果顆粒;
將獲得的白茅根顆粒、蒲公英茶葉、菊花顆粒和羅漢果顆粒按重量份配比混合,并攪拌至均勻,即可獲得混合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燦榮茶業有限公司,未經泉州燦榮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773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杠桿式觸感靜音按鍵
- 下一篇:一種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堆場隔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