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48647.5 | 申請日: | 2020-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74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金夢南;茅衛東;陶福賢;王成文;李盛良;王宇;盧亞軍;吳發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 地址: | 241003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藝設備 封閉式 生產線 室體門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方法和系統,該控制方法包括:工件完成當前工序需要輸送至下一道工序時,轉運輸送設備發送開門請求信號至生產線控制PLC,生產線控制PLC接收開門請求信號后將開門指令信號發送至隔離門的門側PLC,并在轉運輸送設備準備就緒后執行開門指令;工件完成輸送作業后,轉運輸送設備將關門請求信號發送至生產線控制PLC,生產線控制PLC接收關門請求信號后將關門指令信號發送至隔離門的門側PLC,并在轉運輸送設備回退至初始位置后執行開門指令;本發明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實現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聯鎖功能,提升生產線加工運轉的安全性和控制精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主機廠內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各類機械化設備的應用日益廣泛。為滿足各設備協同工作和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在對各機械化設備編程時都會加入聯鎖程序來實現相關使用和安全生產需求。但現有主機廠內的生產線一般只會對生產設備設置聯鎖裝置和程序,而生產線室體電動門則由獨立程序控制;采用此類聯鎖方式的封閉式生產線會出現以下問題:
第一、當生產節拍或工藝調整時,室體電動門需要重新調整開閉時間間隔,增加額外設定和調試工作,且因設備和電動門的兩套控制程序相互獨立,無法做到絕對精確匹配;當開閉時間間隔設定不精確時,會導致生產線室體內恒溫恒濕環境破壞,空調系統能耗增加;
第二、當生產設備出現故障時,電動門無法監測到生產設備異常,因而可能會造成門與故障輸送設備、車身發生碰撞;加裝安全光柵等安全裝置僅可被動預防碰撞事故發生,且需額外增加設備購置費用。
基于上述汽車生產線加工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尚未有相關的解決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有效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方法和系統,旨在解決現有封閉式生產線工件加工運輸過程中門體相互聯動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藝設備與封閉式生產線室體門的控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S11:工件完成當前工序需要輸送至下一道工序時,轉運輸送設備發送開門請求信號至生產線控制PLC,生產線控制PLC接收開門請求信號后將開門指令信號發送至隔離門的門側PLC,并在轉運輸送設備準備就緒后執行開門指令;
S12:工件完成輸送作業后,轉運輸送設備將關門請求信號發送至生產線控制PLC,生產線控制PLC接收關門請求信號后將關門指令信號發送至隔離門的門側PLC,并在轉運輸送設備回退至初始位置后執行開門指令。
進一步地,在非執行焊接工序時生產線的隔離門處于開啟狀態,還包括以下過程:
S21:當焊接工位準備開始進行焊接工作時,轉運輸送設備PLC、生產線控制PLC和門側PLC聯鎖,
S22:轉運輸送設備PLC到位后,發送關門請求信號至生產線控制PLC,生產線控制PLC確認后控制門側PLC執行隔離門的關門指令;
S23:待焊接完成后,生產線控制PLC控制門側PLC執行隔離門的開門指令,由轉運輸送設備運出工件。
進一步地,當焊接工位進行焊接工序時,室體兩側的側門處于關閉狀態,室體內的屏蔽門處于開啟狀態;還包括以下過程:
S31:側門外部接收到請求進入信號,并將請求進入信號傳輸至生產線控制PLC;
S32:生產線控制PLC接收請求進入信號后發送停止動作指令至焊接抓取設備;
S33:焊接抓取設備停止運行后將停止確認信號返回至生產線控制PLC,再由生產線控制PLC發送允許進入信號至側門PLC,此時屏蔽門下降到位,側門升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486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