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T型懸臂梁微結構及其加工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844382.1 | 申請日: | 2020-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93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姚瑤;陳云;侯茂祥;陳燕輝;施達創(chuàng);陳新;高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81C1/00 | 分類號: | B81C1/00;B81B3/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 44329 | 代理人: | 彭玉婷 |
| 地址: | 51006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臂梁 微結構 及其 加工 方法 應用 | ||
本發(fā)明屬于微納加工技術領域,公開一種T型懸臂梁微結構及其加工方法和應用。該方法是在清洗的硅基表面上采用800~850℃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SiN4,然后旋涂光刻膠,將掩模板覆蓋在光刻膠上,在紫外光下對SiN4層表面的光刻膠進行曝光顯影得到圖案;通過光刻在該氮化硅基底上,加工各種圖案,出現(xiàn)基底的顯影區(qū)域,然后在CHF3/O2條件下,等離子體干法刻蝕該顯影區(qū)域;利用電子束在處理的氮化硅表面上蒸鍍貴金屬膜,然后將鍍金的氮化硅基底浸入刻蝕液中進行各向同性刻蝕,得到上寬下窄的微結構,清洗其表面,制得微型T型懸臂梁結構。該結構具有超疏水超疏油性,可應用在水棲設備、防水防油、微流體技術或生物醫(yī)療等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有機半導體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T型懸臂梁微結構及其加工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硅是廣泛應用于微電子/納米電子機械系統(tǒng)中的半導體材料,以硅為基底加工出超雙疏表面(同時具備超疏水和超疏油特性),能有效地控制其表面層的潤濕性、粘著力、耐磨性和防油污黏附等性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研究表面,在硅基底表面加工出的微型T型懸臂梁結構滿足超雙疏條件,既可以實現(xiàn)超疏水,同時也能實現(xiàn)超疏油。但是如何加工出T型懸臂梁結構存在極大的困難,例如:
中國專利CN107974089A提出了一種通過各向異性結構制備各向同性超疏水超疏油規(guī)整多孔硅橡膠的方法,通過配制含有C=C雙鍵的硅油、催化劑等材料的打印,該方法通過用“墨水”后,按照各向異性多孔結構特征進行打印,制備得到多孔結構的硅橡膠,經(jīng)干燥和固化后,得到各向同性超疏水超疏油硅橡膠材料。但是該方法操作復雜難以擴大生產(chǎn)、成本昂貴,且其超雙疏表面機械耐久性、耐磨性差,其極易受到物理磨損而遭到破壞甚至失效。
中國專利CN201634414U提出了一種硅材料基板加工方法,該方法利用激光加工方法在硅基板表面,構造出規(guī)則的微米-亞微米級表面紋理,再通過自組裝分子膜,實現(xiàn)超疏水結構。但是該方法加工的微結構只適用于超疏水,并不具有超疏油能力,無法防止油污黏附性能。
中國CN107346727A提出了一種基板清洗方法及成膜方法,該方法通過多次對基板進行清洗,在基板上形成疏水疏油的超雙疏膜層。但是該方法加工的超雙疏膜層,在基板表面形成的膜層容易脫落,極大的影響了使用壽命。因此,亟需提出一種微型T型懸臂梁結構的加工方法,實現(xiàn)超雙疏的性能,使得元器件可以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濕度很大、油污等的環(huán)境下使用。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T型懸臂梁微結構的加工方法。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備的T型懸臂梁微結構。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T型懸臂梁微結構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T型懸臂梁微結構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S1.在清洗的硅基表面上采用800~850℃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氮化硅(SiN4),然后旋涂光刻膠,將用所需圖形的掩模板覆蓋在光刻膠上,在紫外光下對氮化硅SiN4層表面的光刻膠進行曝光顯影得到圖案;通過光刻在該氮化硅基底上,加工出各種圖案,出現(xiàn)基底的顯影區(qū)域,然后在CHF3/O2條件下,用等離子體干法各向異性刻蝕該顯影區(qū)域;
S2.利用電子束在步驟S1處理的氮化硅表面上進行蒸鍍貴金屬膜,得到鍍貴金屬的氮化硅基底;
S3.將鍍貴金屬的氮化硅基底浸入刻蝕液中攪拌,進行各向同性刻蝕,得到上寬下窄的微結構,清洗其表面,制得T型懸臂梁微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yè)大學,未經(jīng)廣東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443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