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i-Al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09266.6 | 申請日: | 2020-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62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姚力軍;邊逸軍;潘杰;王學澤;江勝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3C14/34 | 分類號: | C23C14/34;B22F3/15;B22F5/00;C22C14/00;C22F1/18;C22F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王巖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i al 合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Ti?Al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鈦粉和鋁粉在保護氣氛下混合,得到混粉;(2)將步驟(1)得到的混粉置于包套中依次進行第一脫氣處理、第一熱等靜壓處理、第二脫氣處理及第二熱等靜壓處理,之后將所述包套去除經機加得到所述Ti?Al合金靶材。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通過對制備過程中工藝步驟的重新設計,使得制備得到的靶材在濺射過程中避免了弧光放電的產生,提高了濺射過程中鍍膜和鍍件的結合度,強化了鍍膜效果,進而延長了靶材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靶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Ti-Al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Ti-Al合金靶材通常采用鑄造工藝來進行制備,但利用這種工藝制備Ti-Al合金靶材非常困難,在合金化過程中極易產生氣泡、縮孔、疏松、偏析等現象,導致合金的孔隙率高,無法滿足靶材致密性的要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引入了粉末冶金工藝。
如CN104480444A公開了一種鈦鋁合金靶材及其制備方法。鈦鋁合金靶材以鈦和鋁為主元素,該靶材還包含Co、Cr、Ta、W、Nb、Mo、Zr、V、B、Si、Y、La、Ce或Se中至少兩種元素。其通過多種元素的添加可形成多種形態的氮化、碳化、氮碳化的復合膜層材料;通過改進的熱處理工藝更有利于產品的進一步致密化;通過改進的混粉及脫氣工藝,有效地控制了氧含量。
CN107815653A公開的一種鈦鋁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鈦粉和鋁粉均勻混合后利用等靜壓機壓制成坯塊;將坯塊在真空環境下加壓燒結得到預制坯錠;將所述坯錠進行退火處理,即得所述鈦鋁合金靶材。其解決了現有的鈦鋁合金靶材制備存在的效果不好、工藝復雜的問題。本發明的一種鈦鋁合金靶材首先選取粒徑小、純度較高的鈦粉和鋁粉混合后進行等靜壓處理,已得到致密度高的坯塊,然后對其進行真空加壓燒結、超聲清洗后,制備得到鈦鋁合金靶材,其制備工藝簡單,制備得到的鈦鋁合金靶材致密度高、濺射效果好。
然而現有技術中仍存在制備得到的靶材在濺射時仍存在弧光放電,濺射過程中鍍膜的結合度不高,鍍膜效果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Ti-Al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使得制備得到的靶材在濺射過程中避免了弧光放電的產生,提高了濺射過程中鍍膜和鍍件的結合度,強化了鍍膜效果。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Ti-Al合金靶材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鈦粉和鋁粉在保護氣氛下混合,得到混粉;
(2)將步驟(1)得到的混粉置于包套中依次進行第一脫氣處理、第一熱等靜壓處理、第二脫氣處理及第二熱等靜壓處理,之后將所述包套去除經機加得到所述Ti-Al合金靶材。
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通過對制備過程中工藝步驟的重新設計,使得制備得到的靶材在濺射過程中避免了弧光放電的產生,提高了濺射過程中鍍膜和鍍件的結合度,強化了鍍膜效果,進而延長了靶材的使用壽命。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混合中的鈦粉和鋁粉的原子數比為(1-5):1,例如可以是1:1、2:1、3:1、4:1或5:1等,但不限于所列舉的數值,該范圍內其他未列舉的數值同樣適用。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鈦粉的中值粒徑為5-200μm,例如可以是5μm、10μm、20μm、40μm、80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或200μm等,但不限于所列舉的數值,該范圍內其他未列舉的數值同樣適用。
優選地,所述鋁粉的中值粒徑為5-200μm,例如可以是5μm、10μm、20μm、40μm、80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或200μm等,但不限于所列舉的數值,該范圍內其他未列舉的數值同樣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092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