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皮試注射機構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93946.3 | 申請日: | 2020-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00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葉霖;歐陽浩;韓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5/20 | 分類號: | A61M5/20;A61M5/31;A61M5/34;A61M5/36;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信合紅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解波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皮試 注射 機構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皮試注射機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連接架;以及
注射架,其水平可旋轉設置在所述連接架上;
注射臂,其豎直可旋轉設置在所述注射架上;
穿刺動力機構,其固定設置在所述注射臂上;
穿刺架,其固定設置在所述穿刺動力機構的輸出端;
夾持裝置,其固定設置在遠離所述穿刺動力機構的穿刺架軸向一端,用于夾持皮試注射針;
注射動力機構,其固定設置在所述穿刺架軸向另一端;
推動板,其固定設置在所述注射動力機構的輸出端,用于與所述皮試注射針的推動桿配合,并驅動所述推動桿推進給藥;
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控制夾取皮試注射針,使得皮試注射針的針筒遠離針頭一端抵靠在限位槽上,推柄置于U型凹槽,控制推動桿推至針筒底部,記錄擋板和U型凹槽相對一側的初始距離l0;
步驟2:進行皮試液抽取操作,完成皮試液抽取后,控制皮試注射針旋轉,使得皮試注射針的針頭豎直向上,控制震動器震動15~20s后,并緩慢推動推動桿,直至針頭射出藥液并持續射出藥液2~3s;
步驟3:檢測當前狀態下,所述擋板和U型凹槽相對一側的距離l;
當時,直接進行下一步;
當時,重復步驟2,直至時,進行下一步;
式中,π為圓周率,d為注射筒的內徑;
步驟4:控制皮試注射針旋轉,并進行皮試注射操作,并控制推動桿的推進距離滿足:
式中,y為推動桿的推進距離,ε為校正系數,k為回抽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試注射機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步驟4中,完成穿刺后,注射給藥前,控制推動桿進行回抽操作;
當有回血時,逐級向外拔出所述針頭,直至沒有回血為止;
其中,所述針頭的每級拔出距離為0.05~0.1mm;
當沒有回血時,直接進行注射操作,并控制推動桿的推進速度滿足:
式中,h0為針頭的初始注射深度,n為回抽級數,s為針頭的每級拔出距離,v0為推動桿的基礎推進速度,e為自然對數的底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皮試注射機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4中,所述校正系數ε的確定包括:
輸入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內徑b和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軸向長度a的比值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軸向長度a和針筒的內徑d的比值以及推動桿的推進速度v;
將推動桿的推進速度v進行規格化:
其中,x3為輸入層向量中的一個參數,vmax和vmin分別為推動桿的最大推進速度和最小推進速度;
確定三層BP神經網絡的輸入層神經元向量x={x1,x2,x3};其中,x1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內徑b和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軸向長度a的比值x2為針筒與針頭連接處的軸向長度a和針筒的內徑d的比值x3為推動桿的推進速度系數;
步驟三、所述輸入層向量映射到中間層,所述中間層向量y={y1,y2,…,ym};m為中間層節點個數;
步驟四、得到輸出層神經元向量o={o1};其中,o1為校正系數的調節系數,使
ε=o1·εmax,
其中,εmax為校正系數的最大值。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皮試注射機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系數的最大值為εmax=1。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皮試注射機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節點個數為式中,m為中間層節點個數,n為輸入層神經元個數,p為輸出層神經元個數;所述中間層及所述輸出層的激勵函數均采用S型函數f(x)=1/(1+e-x)。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未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9394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