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783255.5 | 申請日: | 2020-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496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明智;張穎武;韓煥鵬;常耀輝;莫宇;張偉才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1D1/831 | 分類號: | C11D1/831;C11D3/04;H01L2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環(huán)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李美英 |
| 地址: | 30022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率 半導體器件 硅片 清洗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包括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其特征在于:包括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氫氧化鈉和烷基苯磺酸鈉,配制方法如下:先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和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質(zhì)量比1:2~3復配,制成復配劑;然后將烷基苯磺酸鈉、氫氧化鈉和復配劑按1:8~10:2~3的比例復配,配制成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使用本發(fā)明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可明顯降低硅片表面粗糙度、改善硅片表面劃痕處的腐蝕損傷,使硅片的外觀及性能都得到改善。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器件的清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
背景技術(shù)
硅片經(jīng)研磨和腐蝕工藝后廣泛應用于功率半導體器件中,但由于剛研磨后的晶片表面附著不同種類的玷污物,而現(xiàn)今廣泛應用的傳統(tǒng)的清洗工藝使用的清洗劑是氫氧化鉀水溶液,清洗后的硅片再經(jīng)氫氟酸腐蝕后表面的粗糙度較大,劃痕處的腐蝕損傷嚴重,使硅片的外觀及性能都受到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傳統(tǒng)的清洗工藝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通過分析硅單晶在加工過程中污染物的種類和其表面的吸附性質(zhì),配制出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使用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可明顯降低硅片表面粗糙度、改善硅片表面劃痕處的腐蝕損傷。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其特征在于:包括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氫氧化鈉和烷基苯磺酸鈉,配制方法如下:
一、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和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質(zhì)量比1:2~3復配,制成復配劑;
二、將烷基苯磺酸鈉、氫氧化鈉和復配劑按1:8~10:2~3的比例復配,配制成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使用的碳十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水中不電離出離子,表面活性高,乳化去油效果好,因此抗硬水性強,穩(wěn)定性高,與其他表面活性復配,在30-80℃間不會出現(xiàn)渾濁;本發(fā)明使用的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的除油率約為87%,碳十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除油率約為90%,復配后的除油率94%左右,相對于單一配比清洗后硅晶片的表面張力,復配后的硅晶片表面張力降低了約為28.53mN*m-1;烷基苯磺酸鈉具有去污、濕潤、發(fā)泡、乳化、分散的表面活性,氫氧化鈉可以去除硅片表面氧化物(氧化硅)和沉淀在氧化中污染物的作用。因此使用本發(fā)明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可明顯降低硅片表面粗糙度、改善硅片表面劃痕處的腐蝕損傷,使硅片的外觀及性能都得到改善。
附圖說明
圖1是硅片經(jīng)本發(fā)明清洗液處理后的表面形貌;
圖2是硅片經(jīng)傳統(tǒng)清洗液處理后表面形貌。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包括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氫氧化鈉和烷基苯磺酸鈉,配制方法如下:
一、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和C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質(zhì)量比1:2~3復配,制成復配劑;
二、將烷基苯磺酸鈉、氫氧化鈉和復配劑按1:8~10:2~3的比例復配,配制成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
使用時,按下以下步驟清洗:
一、用去離子水將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液復配成PH11~13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溶液;
二、用去離子水沖洗研磨后的硅片;
三、用步驟一復配好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用硅片清洗溶液清洗經(jīng)去離子水沖洗后的硅片,清洗工藝參數(shù)為:清洗溫度50-60℃,功率為70-80W,清洗時間100-140s,超聲清洗頻率為30-45Hz;
四、用去離子水清洗沖洗步驟三處理后的硅片;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3255.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