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圓弧頂式汽車卸煤溝及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75175.5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18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李鐘;鄧健;張玉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貴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5/48 | 分類號: | B65G65/48;B65G65/00;B65G29/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張彪 |
| 地址: | 550000 貴州省貴陽***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弧 汽車 卸煤溝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圓弧頂式汽車卸煤溝,包括地下煤斗、分煤錐、飛機梁和葉輪給煤機;還包括:履帶,所述履帶為套狀,履帶套在分煤錐表面;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履帶連接,驅動機構驅動履帶繞分煤錐運動;其中,所述分煤錐為圓拱形。以解決現有技術一是占用卸煤溝的空間較多,減小了卸煤溝的容量;二是煤粉容易粘接在分煤錐表面導致煤粉堆積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伏發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弧頂式汽車卸煤溝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汽車卸煤溝的分煤錐為一個等腰三角形的水泥柱,分煤錐沿卸煤溝長度方向分布,這種結構的分煤錐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由于較高,導致體積較大,使得占用卸煤溝的空間較多,減小了卸煤溝的容量;
二、由于這種分煤錐表面是固定的,使用時間長了,煤粉容易粘接在分煤錐表面導致煤粉堆積。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弧頂式汽車卸煤溝及控制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弧頂式汽車卸煤溝,包括地下煤斗、分煤錐、飛機梁和葉輪給煤機;還包括:履帶,所述履帶為套狀,履帶套在分煤錐表面;
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履帶連接,驅動機構驅動履帶繞分煤錐運動;
其中,所述分煤錐為圓拱形。
進一步地,還包括:
金屬保護層,所述金屬保護層固定連接在分煤錐表面。
進一步地,還包括:
滾柱,所述滾柱包括1根以上,滾柱兩端轉動連接在地下煤斗前后兩端,滾柱設置在分煤錐上部,滾柱沿分煤錐上表面均勻分布,滾柱與分煤錐長度方向平行,滾柱位于履帶內表面與金屬保護層外表面之間。
進一步地,還包括:
清掃輥,所述清掃輥兩端轉動連接在地下煤斗前后兩端,清掃輥設置在分煤錐下部的端部,清掃輥與分煤錐長度方向平行,清掃輥外表面布滿鋼針,清掃輥上的鋼針與履帶外表面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固定連接在地下煤斗的前端;
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固定連接在地下煤斗的后端;
驅動齒桿,所述驅動齒桿兩端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連接,驅動齒桿與履帶內表面的卡槽相匹配,驅動齒桿與分煤錐長度方向平行,驅動齒桿設置在分煤錐下部并與履帶內表面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
輔助滾軸,所述輔助滾軸包括2根,輔助滾軸位于分煤錐下部,輔助滾軸與分煤錐長度方向平行,輔助滾軸兩端轉動連接在地下煤斗的前后兩端,2根輔助滾軸分別對稱設置在驅動齒桿兩側,輔助滾軸在地下煤斗下表面的距離大于驅動齒桿與地下煤斗下表面的距離,輔助滾軸與履帶外表面接觸。
進一步地,還包括: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設置在輔助滾軸上,密封板的數量與輔助滾軸相同,密封板與輔助滾軸一一對應。
進一步地,還包括:
第一電動液壓缸,所述第一電動液壓缸下端連接地下煤斗,第一電動液壓缸上端固定連接第一電機;
第二電動液壓缸,所述第二電動液壓缸下端連接地下煤斗,第二電動液壓缸上端固定連接第二電機。
進一步地,還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以第一電機電連接,控制器與第二電機電連接,控制器與第一電動液壓缸電連接,控制器與第二電動液壓缸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貴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貴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751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