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方法、裝置、系統、設備及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67761.5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39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袁文建;黃海洋;劉秋錚;張建;李林潤;劉金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3/74 | 分類號: | B60T13/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 制動 控制 方法 裝置 系統 設備 介質 | ||
1.一種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整車控制模塊和自動駕駛控制模塊連接,包括:
獲取駕駛模式信息,所述駕駛模式信息包括自動駕駛模式和人工駕駛模式;
當所述駕駛模式信息為自動駕駛模式時,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
基于汽車的停放狀態計算出模擬信號,并將所述模擬信號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模擬信號計算出油門開度信息,并將所述油門開度信息發送給電子駐車制動系統,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用于根據所述油門開度信息釋放電子駐車;
當所述駕駛模式信息為人工駕駛模式時,獲取駕駛員操作加速踏板的踏板深度信息;
將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踏板深度信息計算出所述油門開度信息,并將所述油門開度信息發送給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用于根據所述油門開度信息釋放所述電子駐車;
在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之前,還包括:
獲取所述加速踏板的踏板深度信息;
基于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確定駕駛員是否操作所述加速踏板;
若是,則執行將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的步驟;
若否,則執行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的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汽車的停放狀態計算出模擬信號,包括:
確定汽車當前停放的坡度;
根據所述坡度和所述汽車的停放方向計算出釋放電子駐車所需的模擬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坡度和所述汽車的停放方向計算出釋放電子駐車所需的模擬信號,包括:
根據所述坡度和所述汽車停放的方向確定所述汽車的停放狀態為上坡狀態;
根據所述模擬信號和所述坡度的正相關關系確定所述模擬信號。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坡度和所述汽車的停放方向計算出釋放電子駐車所需的模擬信號,還包括:
根據所述坡度和所述汽車停放的方向確定所述汽車的停放狀態為下坡狀態;
根據所述模擬信號和所述坡度的反相關關系確定所述模擬信號。
5.一種電子駐車制動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應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整車控制模塊和自動駕駛控制模塊連接,包括:
駕駛模式信息獲取模塊,用于獲取駕駛模式信息,所述駕駛模式信息包括自動駕駛模式和人工駕駛模式;
釋放請求接收模塊,用于當所述駕駛模式信息為自動駕駛模式時,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
計算模塊,用于基于汽車的停放狀態計算出模擬信號,并將所述模擬信號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模擬信號計算出油門開度信息,并將所述油門開度信息發送給電子駐車制動系統,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用于根據所述油門開度信息釋放電子駐車;
第一踏板深度信息獲取模塊,用于當所述駕駛模式信息為人工駕駛模式時,獲取駕駛員操作加速踏板的踏板深度信息;
第一踏板深度信息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踏板深度信息計算出所述油門開度信息,并將所述油門開度信息發送給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所述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用于根據所述油門開度信息釋放所述電子駐車;
第二踏板深度信息獲取模塊,用于在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之前,獲取所述加速踏板的踏板深度信息;
加速踏板操作判斷模塊,用于基于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確定駕駛員是否操作所述加速踏板;
第一執行命令發送模塊,用于在確定駕駛員操作所述加速踏板時,向所述第一踏板深度信息發送模塊發送第一執行命令,以使所述第一踏板深度信息發送模塊執行將所述踏板深度信息發送給所述整車控制模塊的步驟;
第二執行命令發送模塊,用于在確定駕駛員未操作所述加速踏板時,向所述釋放請求接收模塊發送第二執行命令,以使所述釋放請求接收模塊執行接收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塊發送的釋放請求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776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