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62254.2 | 申請日: | 2020-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敬思群;張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韶關市友豐生態園林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0 | 分類號: | C08B37/00;C08J5/18;C08L5/00;C08K5/053;A23B4/10;A01N43/16;A01P3/00;A01P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駿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程毅;楊金保 |
| 地址: | 512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茶 多糖 提取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原料預處理、S2.脫脂、S3.去除茶皂素、S4.提取多糖、S5.后處理,包括脫蛋白、醇沉,然后冷凍、干燥。本發明還包括一種油茶粕多糖保護膜及其在雞肉保鮮中的應用。本發明所述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提取得率高、工藝簡單,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廣譜抑菌性,更便于其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本發明所述油茶粕多糖保鮮膜為天然的可食性復合保鮮膜,可以延長新鮮雞肉的保質期,在5℃下經過12天,雞肉仍然符合一級鮮肉質量指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糖提取和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油茶餅是油茶籽經榨油后的餅狀殘渣。在油茶的一系列生產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處理后的副產品油茶粕殘渣,其價值較高,營養成分豐富,產量遠遠高于油茶。據研究發現,油茶粕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溶性多糖,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
植物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方法眾多,所需實驗儀器和消耗經濟成本因方法而異。目前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中傳統水提醇沉法、酶解超聲輔助法這兩種方法操作簡單,反應條件溫和,實驗難度低,但需等待時間長;凍融輔助提取法提取多糖的操作亦簡單,細胞破壁方式溫和,由于實驗過程中并未用到熱水浸取多糖,可避免高溫造成營養成分損失,可保證經濟效益,但需在-80℃中冷凍12h,且需重復操作至少3次,因此整個實驗消耗時間較長;亞臨界水提取法提取率較傳統提取方法高,且較少溶劑雜質殘留,對環境污染小,后處理簡單。目前關于油茶柏多糖的提取方法非常少。
可食性復合保鮮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質(如多糖、蛋白質、脂類等)為材料,添加可食性的增塑劑、交聯劑等,通過不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并以浸涂、涂膜等形式覆蓋于食品表面(或內部),形成起保護作用的薄層,以阻隔水氣、氧氣或各種溶質的滲透。油茶粕中含有茶皂素、多糖、蛋白等多種功能成分,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抑菌等多種活性,有極大的開發利用的潛力。然而,目前油茶粕一般用于動物飼料,清塘劑、燃料等,甚至廢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使油茶粕變廢為寶、對油茶粕進行深加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應用。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原料預處理:將油茶餅粕原料粉碎并過80目篩,然后在烘箱中烘干,得到油茶餅粕粉末;
S2.脫脂:將步驟S1制備得到的油茶餅粕粉末進行脫脂處理,然后在烘箱中烘干,備用;
S3.去除茶皂素:將步驟S2脫脂烘干后的油茶餅粕粉末用85%的乙醇浸提,然后用抽濾裝置將渣液分離,將渣置于烘箱中烘干,備用;
S4.提取多糖:將步驟S3烘干得到的粉末裝入耐壓反應瓶中,采用亞臨界水提法提取油茶粕多糖;反應結束后取出耐壓反應瓶冷卻至室溫,離心后取上清液;將沉淀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提取,合并兩次上清液并進行濃縮,得到油茶粕多糖粗提液;
S5.后處理:將步驟S4得到的油茶粕多糖粗提液進行脫蛋白、醇沉,然后冷凍、干燥,得到油茶粕多糖成品。
進一步地,步驟S2采用索式提取法進行脫脂處理,加入的有機溶劑為石油醚,反應溫度為75℃,且持續時間為6h。
進一步地,步驟S3中粉末與加入乙醇的料液比為1:20g/ml,浸提溫度為45-85℃,時間為1-4h。
進一步地,步驟S3在乙醇浸提后還采用超聲波輔助去除茶皂素,溫度為50℃,時間為 25min。
進一步地,步驟S4中粉末與亞臨界水的料液比為1:10-1:30g/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韶關市友豐生態園林開發有限公司,未經韶關市友豐生態園林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225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