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5229.3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9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寅;錢進;陸卞和;錢心緣;沈俊煒;朱鑫澤;唐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5/00 | 分類號: | A01G25/00;A01G25/16;E03B3/02;E03F5/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嚴海晨 |
| 地址: | 210098***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雨水 收集 調控 水稻 灌溉系統 | ||
1.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結構包括透水路面(1)、雨水收集池(2)、調蓄池(3)、緩沖坡(4)、灌溉調控模塊(5)和退水尾管(6);其中所述透水路面(1)設置在雨水收集池(2)上方,雨水收集池(2)、調蓄池(3)和灌溉調控模塊(5)依次遞進布置,退水尾管(6)布置在水稻種植區下方;雨水收集池(2)和調蓄池(3)構成雨水收集調蓄模塊,調配輸送收集的雨水,緩沖坡(4)布置在調蓄池(3)頂部,緩沖坡(4)設置有斜度以應對暴雨徑流,及時疏導雨水,灌溉調控模塊(5)和退水尾管(6)設于調蓄池(3)端部,分別控制灌溉水的輸入與農田退水的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透水路面(1)上布設透水磚(11),磚間設有縫隙,供雨水滲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透水磚(11)材料采用生態砂基透水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雨水收集池(2)包括雨水落水管(21)、一級輸水管(22)、排泥管(23)、水壓傳感器(24)、雨水收集監測面板(25);雨水收集池(2)上面承接透水路面(1),透水路面(1)滲漏下的雨水通過一級輸水管(22)輸入至雨水收集池(2);雨水收集池(2)左側布設一級輸水管(22)用于雨水輸送至調蓄池(3);底部構型采用“V”型鋪設,設有排泥管(23);雨水收集池(2)池壁上布設有水壓傳感器(24),與雨水收集監測面板(25)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調蓄池(3)右側布設二級輸水管(31)與雨水收集池(2)中的一級輸水管(22)連接,實現灌溉雨水從雨水收集池(2)到調蓄池(3)的輸送,灌溉雨水通過調蓄池(3)右側布設的三級輸水管(34)輸送至灌溉調控模塊(5)進行澆灌作業;調蓄池(3)底部設有退水管(32),農田退水通過抽水泵(33)從退水尾管(6)輸送至退水管(3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調蓄池(3)還包括配電控制箱(35),配電控制箱(35)安裝在調蓄池(3)外并通過線路連接對灌溉調控模塊(5)和抽水泵(33)供電。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灌溉調控模塊(5)包括水位傳感器(51)、控制閥(52)、連接橫杠(53),連接橫杠(53)上設有多個工作單元,內部鋪設線路供電信號傳遞,所述工作單元設有水位傳感器(51)、控制閥(52),水位傳感器(51)實時監測水稻種植區的水位情況并轉換成電信號傳輸至控制閥(5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雨水收集的可調控水稻灌溉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退水尾管(6)布置在水稻種植區中部或尾端,退水尾管(6)管道埋于地下,通過退水管(32)連接調蓄池(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522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