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環保技術的公路施工瀝青臨時拌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36008.X | 申請日: | 2020-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36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碧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碧華 |
| 主分類號: | E01C19/10 | 分類號: | E01C19/10;B01D46/00;B01D53/26;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7208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環保 技術 公路 施工 瀝青 臨時 拌和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環保技術的公路施工瀝青臨時拌和裝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端中部設有調整電機,底板的上方左右兩側對稱設有推板,推板的底端前后對稱設有支撐桿,支撐桿的底端固定連接在底板上,兩個推板之間設有支撐板,支撐板上嵌設有拌和箱,所述拌和箱的頂壁安裝有攪拌機構,拌和箱的頂端一側貫通連接加料管,所述拌和箱的頂端另一側貫通連接廢氣凈化筒;通過調整電機帶動轉軸轉動,且通過轉軸與連接桿的相互配合,進而利用轉軸間接帶動出料箱沿滑軌轉動,即可調整出料管的位置,從而調整拌和箱的出料位置,即可實現無須調整拌和箱的位置就能調整出料管的位置,能大幅提升拌和箱出料的便利性,能大幅提升整個裝置使用的便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瀝青拌和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環保技術的公路施工瀝青臨時拌和裝置。
背景技術
瀝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的黑褐色復雜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機液體的一種,呈液態,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瀝青是一種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機膠凝材料。瀝青主要可以分為煤焦瀝青、石油瀝青和天然瀝青三種:其中,煤焦瀝青是煉焦的副產品。石油瀝青是原油蒸餾后的殘渣。天然瀝青則是儲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礦層或在地殼表面堆積。瀝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膠等工業以及鋪筑路面等。
在土木工程中,瀝青是應用廣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主要應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結構的防水,木材、鋼材的防腐。瀝青還是道路工程中應用廣泛的路面結構膠結材料,它與不同組成的礦質材料按比例配合后可以建成不同結構的瀝青路面,高速公路應用較為廣泛。
在瀝青近年來,隨著道路材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路采用瀝青材料修建道面,作為瀝青的主要生產設備之一,瀝青拌和機在道路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現有瀝青拌和機在出料時,為了提高便利性,通常需要反復調整拌和機的機位,以調整出料口的位置,調整較為繁瑣,應用十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環保技術的公路施工瀝青臨時拌和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環保技術的公路施工瀝青臨時拌和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邊緣均勻的設有若干支腿組件,底板的底端中部設有調整電機,底板的上方左右兩側對稱設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底端前后對稱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底端固定連接在底板上,兩個推板之間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嵌設有拌和箱,所述拌和箱的頂壁安裝有攪拌機構,拌和箱的頂端一側貫通連接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頂端套設有密封蓋,所述拌和箱的頂端另一側貫通連接廢氣凈化筒,通過加料管向拌和箱內添加原料,并在攪拌機構的作用下進行攪拌混合,攪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廢氣凈化筒排出;整個攪拌過程中通過廢氣凈化筒對攪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能有效的避免廢氣污染空氣,從而保證整個生產過程的環保效果。
所述拌和箱的底端設有滑軌,所述滑軌是圓環形結構,滑軌上滑動連接出料箱,所述出料箱的外側端貫通連接出料管,出料箱通過轉料管貫通連接在拌和箱的底端,轉料管上安裝有控制閥,所述調整電機上轉動連接轉軸,所述轉軸的頂端貫穿底板并懸伸在底板的上方,轉軸的軸線與滑軌的軸線重合,轉軸轉動連接在底板上,轉軸的一側端固定連接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遠離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出料箱上,拌和箱內生產完成的瀝青通過轉料管注入出料箱內,并最后通過出料管排出,即可完成卸料工作;在卸料前,通過調整電機帶動轉軸轉動,同時通過轉軸與連接桿的相互配合,進而利用轉軸間接帶動出料箱沿滑軌轉動,繼而即可調整出料管的位置,從而調整拌和箱的出料位置,即可實現無須調整拌和箱的位置就能調整出料管的位置,可以大幅提升拌和箱出料的便利性,能大幅提升整個裝置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推板原理拌和箱的一端固定連接扶手,所述扶手是U形結構,扶手上套設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是選用橡膠材質制作而成,通過扶手推動推板,同時通過支撐桿分別與推板以及底板的相互配合,即可推動整個裝置進行轉移,能進一步提高整個裝置應用的便利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碧華,未經李碧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60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