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滾輪式撐腳、橋梁轉體系統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32435.0 | 申請日: | 2020-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88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崔鳳坤;裴元江;薛洪運;王保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交通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1D21/08 | 分類號: | E01D21/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陳曉敏 |
| 地址: | 250023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式 橋梁 轉體 系統 施工 方法 | ||
本公開涉及一種滾輪式撐腳、橋梁轉體系統及方法,滾輪式撐腳包括支撐殼體,支撐殼體的下部與滾輪轉動連接,支撐殼體用于連接上承臺的下端面,滾輪能夠沿下承臺的上端面行走,滾輪的中心軸線與支撐殼體上端面之間的距離能夠調節。橋梁轉體系統利用了所述的滾輪式撐腳實現橋梁施工時的轉體過程。
技術領域
本公開屬于橋梁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輪式撐腳、橋梁轉體系統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橋梁轉體施工是橋梁沿著已有線路、河流以及障礙物方向側位制作成形,然后轉體到設計橋位的施工技術。目前大跨徑橋梁數目不斷增多,主梁重量逐漸增加,僅依靠單一轉體支座或轉體球鉸而導致不平衡力矩過大等問題,使整個主梁在轉體過程中,抗傾覆能力差,轉體誤差大,存在安全隱患。一些橋梁轉體系統具有撐腳結構,轉體上部結構的重量主要通過轉體球較或轉體弧面支撐件承擔。當由于外部荷載或者施工因素等,導致轉體結構產生不平衡力矩后,撐腳結構開始承擔不平衡荷載,維持結構穩定。因此,撐腳作為轉體橋梁安全防護的第二道防線,具有重要作用。
發明人認為,這些具有撐腳結構的轉體系統,其撐腳結構在豎直方向的高度不變,在主梁發生傾斜時,部分撐腳結構向上翹起,另一側撐腳結構會承擔較大的載荷,撐腳的高度不能隨著主梁的傾斜進行調節。
同時在橋梁轉體完成后,需要利用頂推千斤頂與鋼絲繩等部件來調整轉體結構上部主梁的線性,以便于實現橋梁的合龍,單純依靠頂推千斤頂及鋼絲繩提供牽引力,容易造成鋼絲繩的斷裂,產生事故;現有的撐腳結構在主梁線型調節的過程中無法發揮作用。
在其中一種橋梁轉體系統中,采用中心球鉸與滾輪小車共同受力,克服了傳統單球鉸轉體荷載造成下部承臺結構受力不均勻的問題。但是,沒有設置側向支撐,無法保證橋梁轉體施工過程中側向傾覆隱患安全,并且滾輪小車不可拆卸,成本高。
在另一種不對稱狀態橋梁轉體系統中,通過設置輔助支撐系統來完成橋梁轉體,解決了不平衡橋梁轉體施工帶來的彎矩較大問題。然而,在橋梁轉體過程前,該設計及施工方法不能控制輔助支撐系統中的滾輪小車處于靜止狀態。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滾輪式撐腳、橋梁轉體系統及方法,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滾輪式撐腳,包括支撐殼體,支撐殼體的下部與滾輪轉動連接,支撐殼體用于連接上承臺的下端面,滾輪能夠沿下承臺的上端面行走,滾輪的中心軸線與支撐殼體上端面之間的距離能夠調節。
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橋梁轉體系統,在上承臺與下承臺之間設置有轉體支座、以及多個所述的滾輪式撐腳,多個滾輪式撐腳以轉體支座為中心,沿圓周方向布置。
本公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橋梁轉體方法,利用了所述的橋梁轉體系統,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橋梁轉體系統的施工;
拆除胎架,使得滾輪式撐腳能夠支撐上承臺;
以轉體支撐件為中心,上承臺帶動墩柱及主梁完成轉體;
當上承臺的某處發生升降時,相應位置的滾輪式撐腳升降,以平衡上承臺中各處的相對高度;
橋梁轉體完畢,升降相應的滾輪式撐腳,以調整上承臺的姿態,進而調整橋梁的線型;
注漿以永久固定下承臺、上承臺、滾輪式撐腳和轉體支撐件。
以上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公開中滾輪式撐腳中,滾輪的轉動軸線與支撐殼上端的距離能夠調節,即滾輪式撐腳的高度能夠調節,能夠在轉體結構上方主梁帶動上承臺傾斜時,頂升與翹起位置對稱側的滾輪式撐腳,調整上承臺的位姿狀態,減少轉體系統及上方主梁等結構傾覆的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交通學院,未經山東交通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24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沉香茶粉及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膠印機在線可變信息噴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