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23591.0 | 申請日: | 2020-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47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彭美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心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3/22 | 分類號: | B66C13/22;B66C23/36;B66D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廣技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崔征 |
| 地址: | 510665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吊臂 自動 升降 控制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吊臂升降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端的左側固定安裝有受光器,所述底座的頂側中端固定安裝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的右側固定安裝有發光器,所述支架底部的左側固定安裝有電葫蘆。本發明通過設置的發光器和受光器,在使用掛鉤前,可通過將手部位于受光器的上側,遮擋發光器的光線,從而使得受光器通過單片機控制電葫蘆,驅使掛鉤下移,然后在使用掛鉤掛好物體后,可通過對套筒施力,使得套筒上移,使得拉帶a對拉力傳感器產生一定的力,從而使得拉力傳感器通過單片機控制掛鉤上移,從而將物體吊起,本裝置自動化程度較高,有效提高了現有技術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吊臂升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起重機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垂直提升和水平搬運重物的多動作起重機械,又稱天車,航吊,吊車,輪胎起重機的主要特點是:其行駛駕駛室與起重操縱室合二為一、是由履帶起重機(履帶吊)演變而成,將行走機構的履帶和行走支架部分變成有輪胎的底盤,克服了履帶起重機(履帶吊)履帶板對路面造成破壞的缺點,屬于物料搬運機械,橋式起重機是橫架于車間、倉庫和料場上空進行物料吊運的起重設備,由于它的兩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屬支架上,形狀似橋,橋式起重機的橋架沿鋪設在兩側高架上的軌道縱向運行,可以充分利用橋架下面的空間吊運物料,不受地面設備的阻礙,它是使用范圍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起重機械,起重設備有的工作特點是做間歇性運動,即在一個工作循環中取料、運移、卸載等動作的相應機構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機在市場上的發展和使用越來越廣泛,由于不用支腿吊重及吊重行駛經常出現一些事故,行駛的速度也較履帶起重機(履帶吊)快;作業穩定、起重量大、可在特定范圍內吊重行走、但必須保證道路平整堅實、輪胎氣壓符合要求、吊離地面不得超過50CM;禁止帶負荷長距離行走,為保證作業安全,目前國內基本上禁止不打支腿進行吊裝作業,起重機配套使用鋼絲繩品種包括磷化涂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和光面鋼絲繩,隨著社會的發展,起重機的用途越來越廣泛,而起重機的吊臂是起重機吊裝時的主要承受力的部件。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在現有技術的使用期間,起重機的吊鉤是通過工作人員通過控制器控制,然后一邊使用控制器調整吊鉤的高度,一邊調整吊鉤的位置將物體鉤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工作效率不理想,所以在此提出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吊臂自動升降控制系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端的左側固定安裝有受光器,所述底座的頂側中端固定安裝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的右側固定安裝有發光器,所述支架底部的左側固定安裝有電葫蘆,所述電葫蘆上設置有吊帶,所述吊帶的底端固定安裝有支桿,所述支桿的底端固定安裝有掛鉤,所述支桿的外圈設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側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部頂端的左右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拉力傳感器,兩個所述拉力傳感器的底端均固定連接有拉帶a,兩個所述拉帶a的底端分別與支桿左右兩側的底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裝有萬向輪。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的前側中部固定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內部設置有單片機。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底側橫截面呈圓環狀。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頂端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拉帶b,兩個所述拉帶b的頂端分別與支桿左右兩側的上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萬向輪頂部設置有卡輪轂,所述卡輪轂用于固定萬向輪。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電葫蘆的底部設置有第一滑輪裝置,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支柱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滑輪裝置,所述第一滑輪裝置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心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州心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35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報送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低碳烴耐硫脫氧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