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制備高堿值磺酸鈣復合潤滑脂的微反應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23320.5 | 申請日: | 2020-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03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任海棟;曹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澳潤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00 | 分類號: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舜點律師事務所 32319 | 代理人: | 孫丹 |
| 地址: | 210043 江蘇省南京市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制備 高堿值磺酸鈣 復合 潤滑脂 反應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高堿值磺酸鈣復合潤滑脂的微反應器,涉及微反應器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兩種反應液在第二反應板微通道中混合并進行反應,容易導致反應不充分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前蓋板和后蓋板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反應板和第二反應板,第一反應板上的兩個進料口與前蓋板上的兩個進料口對應相通,第一反應板上的兩個導流孔與第二反應板上的兩個進料口對應相通,第二反應板上的兩個導流孔與后蓋板上的兩個出料口對應相通。本發明達到了提高反應充分性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反應器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制備高堿值磺酸鈣復合潤滑脂的微反應器。
背景技術
高堿值磺酸鈣作為清凈劑,并具有酸中和能力,廣泛用于內燃機潤滑油的添加劑。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人將高堿值石油磺酸鈣在潤滑基礎油中轉化和稠化而制成潤滑脂,后來在這種潤滑脂中引入復合皂技術而制成高堿值復合磺酸鈣潤滑脂。高堿值復合磺酸鈣潤滑脂具有優良的極壓、抗磨性能、抗水性、抗鹽霧性、防腐蝕性、高的滴點、高溫下的熱穩定性良好等性能,廣泛用于汽車、鋼鐵、礦山、造紙等高溫、重負荷和多水的環境。
在化學工業中兩種流體的混合是常見的傳質過程,常用的反應設備有混料釜、萃取塔、靜態混合器等,它們處理量大,能夠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然而,總體來說,這些混合設備為流體提供的是宏觀尺度的混合,存在混合效率低下、動力消耗大、設備體積大等缺點,微反應器具有與大反應器完全不同的幾何特性,狹窄規整的微通道、非常小的反應空間和非常大的比表面積。
中國專利文獻CN205182697U公開了一種層疊式微通道反應器,包括進口蓋板、第一反應板、第二反應板和出口蓋板;第一反應板、第二反應板依次疊置在相對放置的進口蓋板和出口蓋板之間;進口蓋板中部開有第一反應流體進口,進口蓋板下部開有第二反應流體進口;第一反應板中部開有第一反應流體進口,下部開有第二反應流體進口;第一反應板的一面開有與側面平行的微通道陣列,微通道陣列上部開有均流分布腔,第一反應流體進口位于均流分布腔內,微通道陣列下部閉合,第二反應流體進口在微通道陣列下部;第一反應板的另一面為平面結構;第一反應板上的微通道陣列的微通道的底面上均開有微孔;第二反應板下部開有第二反應流體進口,第二反應板上部開有混合后流體出口;第二反應板的一面開有與側面平行的微通道陣列,微通道陣列上部開有方形分布腔,混合后流體出口位于方形分布腔內,微通道陣列下部開有均流分布腔,第二反應流體進口位于均流分布腔內,第二反應板的另一面為平面結構;出口蓋板上部開有混合后流體出口;由于采用多層層疊的方式形成流道,使得反應器模塊化,提高了結構穩定性。
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兩種反應液在第二反應板微通道中混合后,混合液在第二反應板微通道陣列中流動并進行反應,由于第二反應板微通道陣列為開設在第二反應板一面的與側面平行的微通道陣列,混合液在第二反應板微通道陣列中進行層流流動,容易導致反應不充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備高堿值磺酸鈣復合潤滑脂的微反應器,其具有提高反應充分性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用于制備高堿值磺酸鈣復合潤滑脂的微反應器,包括前蓋板和后蓋板,所述前蓋板和后蓋板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反應板和第二反應板,所述前蓋板、第一反應板和第二反應板上均設置有兩個進料口,所述后蓋板上設置有兩個出料口;
所述第一反應板和第二反應板的同側側壁上均設置有均流腔和多個平行均勻分布的分流通道,所述均流腔位于分流通道的兩端且均流腔與所有分流通道相通,多個所述分流通道內共同設置有一個匯集通道,所述匯集通道上開設有與各個分流通道均相通的穿孔,所述匯集通道的兩端均設置有導流孔;
所述第一反應板上的兩個進料口與前蓋板上的兩個進料口對應相通,所述第一反應板上的兩個導流孔與第二反應板上的兩個進料口對應相通,所述第二反應板上的兩個導流孔與后蓋板上的兩個出料口對應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澳潤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澳潤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33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散貨船艏部總段的組裝方法
- 下一篇:膠體金與熒光二合一數據采集裝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