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20986.5 | 申請日: | 2020-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75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偉;鐘炳斌;魯勝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宏遠傳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123 | 分類號: | G08G1/123;G09F9/30;G09F23/00;A62C3/16;H04N7/18 |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張瑜生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公交車 智能 媒體 發布 管理 終端 | ||
1.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1),所述安裝板(1)頂部外壁的中心處焊接有底座(2),且底座(2)的頂部外壁上通過螺栓安裝有矗立板(3),所述矗立板(3)的一側外壁上分別開設有呈上下結構分布的儲物腔(27)和消防腔(15),且消防腔(15)的底部內壁上通過螺栓安裝有呈等距離結構分布的定位柱筒(16),所述定位柱筒(16)的底部內壁上粘接有防滑墊(21),且定位柱筒(16)內側壁的四周均開設有柱槽(22),所述柱槽(22)的內部插接有頂持柱(25),且頂持柱(25)位于柱槽(22)內部的一端焊接有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遠離頂持柱(25)的另一側外壁上焊接有彈簧(23),且頂持柱(25)遠離柱槽(22)的另一端焊接有頂持夾板(26),所述頂持夾板(26)呈弧形結構,且頂持柱(25)通過限位板(24)和彈簧(23)的作用滑動連接在柱槽(22)的內部,所述定位柱筒(16)的內部放置有滅火器(17),且滅火器(17)的內部與防滑墊(21)相貼合,所述頂持夾板(26)貼合在滅火器(17)位于定位柱筒(16)內部的外側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矗立板(3)的頂部外壁上套接有弧形轉筒(6),且弧形轉筒(6)的兩端通過通過螺栓安裝有端蓋(28),所述端蓋(28)相鄰一側外壁的軸心處開設有圓形槽(31),且圓形槽(31)的內側壁上焊接有驅動齒環(32),所述端蓋(28)相鄰的一側外壁與矗立板(3)的外壁相貼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物腔(27)兩側內壁的頂部均通過螺栓安裝有第二步進電機(29),且第二步進電機(29)的輸出端位于圓形槽(31)的內部,所述第二步進電機(29)位于圓形槽(31)內部的輸出端上平鍵連接有驅動齒輪(30),且驅動齒輪(30)與驅動齒環(32)之間呈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轉筒(6)靠近儲物腔(27)的一側外壁上焊接有蓋板(4),且蓋板(4)與矗立板(3)的規格相適配,所述蓋板(4)與矗立板(3)靠近儲物腔(27)的一側外壁相貼合,且蓋板(4)遠離矗立板(3)的另一側通過螺栓安裝有LCD顯示屏(5)。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轉筒(6)頂部外壁的中心處焊接有支柱(7),且支柱(7)的頂端活動連接有頭體(8),所述頭體(8)頂部外壁的軸心處通過螺栓安裝有燈座(12),且燈座(12)的底部內壁上通過螺栓安裝有等距離呈環形結構分布的燈棒(14),所述燈座(12)的外側壁上通過螺栓安裝有燈罩(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體(8)正面外壁頂部的兩側通過螺栓安裝有處于同一水平的攝像頭(10),且頭體(8)靠近攝像頭(10)的外側壁上通過螺栓安裝有補光環(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體(8)的兩側通過螺栓安裝有處于同一水平線的智能音響(11),且智能音響(11)呈錐形圓臺狀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7)底部內壁的中心處通過螺栓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8),且第一步進電機(18)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頭體(8)位于支柱(7)內部的外側壁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公交車的智能媒體發布管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7)內側壁的頂部焊接有限位環座(19),且頭體(8)位于支柱(7)內部的外側壁上焊接有滑動連接在環座(19)內部的限位盤(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宏遠傳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宏遠傳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098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極片開槽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上向鉆孔低溫流體致裂的模擬實驗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