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14458.9 | 申請日: | 202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37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明(設計)人: | 方程;王昌斌;成龍;李繼川;李菁華;石海鑫;王念強;韓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B60G7/04;B29C70/68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控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復合材料控制臂,包括本體(1)、第一襯套(2)、第二襯套(3)和球銷(4),所述第一襯套(2)、第二襯套(3)和球銷(4)均通過螺栓(7)與本體(1)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的內部鑲嵌有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所述本體(1)的中間位置設有腹板(14);所述本體(1)上設有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12)和第三連接端(13);所述第一連接端(11)上設有第一連接孔(111)和第二連接孔(112);所述第二連接端(12)上設有第三連接孔(121)和第四連接孔(122);所述第三連接端(13)上設有第五連接孔(131)和第六連接孔(132);所述第一連接孔(111)、第二連接孔(112)、第三連接孔(121)、第四連接孔(122)、第五連接孔(131)和第六連接孔(132)內均設有金屬襯套(6);所述第一連接孔(111)、第二連接孔(112)、第三連接孔(121)、第四連接孔(122)、第五連接孔(131)和第六連接孔(132)的兩端設有凸臺(16);所述金屬襯套(6)的上表面和凸臺(16)的上表面平齊;所述第一連接端(11)與第一襯套(2)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12)和第二襯套(3)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端(13)和球銷(4)連接;所述第一加強條(51)和第二加強條(52)為直線形結構;所述第三加強條(53)為弧形結構;所述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的兩端均設有圓環(54),中間截面為矩形;所述圓環(54)的內徑尺寸等于金屬襯套(6)外徑的尺寸;所述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的高度小于金屬襯套(6)的高度;所述第一加強條(51)的圓環(54)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孔(111)和第六連接孔(132)的位置對應;所述第二加強條(52)的圓環(54)的位置與第二連接孔(112)和第三連接孔(121)的位置對應;所述第三加強條(53)的圓環(54)的位置與第四連接孔(122)和第五連接孔(131)位置對應;所述本體(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有一圈封閉的加強筋(10);所述加強筋(10)和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的布置路徑一致;所述加強筋(10)包裹住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的非圓環部位;所述加強筋(10)在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12)和第三連接端(13)的位置均設有讓位結構(101);所述腹板(14)的中間開有工藝孔(15);所述加強筋(10)與腹板(14)形成的截面呈“H”型;所述第一襯套(2)上設有第一連接支架(21);所述第二襯套(3)上設有第二連接支架(31);所述球銷(4)上設有第三連接支架(41);所述第一連接支架(21)、第二連接支架(31)和第三連接支架(41)上均設有C形豁口,并且設有安裝過孔;所述安裝過孔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孔(111)、第二連接孔(112)、第三連接孔(121)、第四連接孔(122)、第五連接孔(131)和第六連接孔(132)的位置對應;所述第一連接支架(21)、第二連接支架(31)和第三連接支架(41)通過C形豁口與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12)和第三連接端(13)呈夾持狀態,并且通過螺栓(7)連接;所述本體(1)由短切纖維增強片狀模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均由連續纖維預浸料制成。
2.一種復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作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
步驟二、制作本體(1);
步驟三、連接裝配制成復合材料控制臂;
所述步驟一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將兩個金屬襯套(6)放置于纏繞固定位B,然后將連續纖維預浸料(8)以確定的環繞方向對兩個金屬襯套(6)進行纏繞,然后整體轉移到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的加工模具(9)中,金屬襯套(6)放置于模壓固定位C,進行模壓成型,按照以上方法分別制得帶有金屬襯套的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纏繞固定位B中兩個金屬襯套(6)的間距需要根據產品的尺寸進行反向換算;
所述步驟二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將帶有金屬襯套的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放置于本體加工模具內的預設位置,然后按照計算的用量鋪放短切纖維增強片狀模塑料,最后模壓成型,制得本體(1),同時第一加強條(51)、第二加強條(52)和第三加強條(53)和金屬襯套(6)被鑲嵌于本體(1)內部;
所述步驟三的具體方法如下:
將第一襯套(2)、第二襯套(3)和球銷(4)與本體(1)通過螺栓(7)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4458.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