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海上超大型設備運輸的集成運輸平臺的建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13732.0 | 申請日: | 202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6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山田;魏佳廣;李懷亮;于文太;李登躍;于亮;何敏;李可;陳希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28 | 分類號: | B63B3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靈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鄭利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自貿試驗區(空***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海上 超大型 設備 運輸 集成 平臺 建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海上超大型設備運輸的集成運輸平臺的建立方法,應用4個規格相同的無動力船舶,通過底座公頭和底座母頭插接的方式將其固定成為能夠承載上千噸的運輸平臺,在滿足超大型設備運輸的前提下,集成運輸平臺建立的工程周期大大縮短,且施工和運輸成本遠低于傳統應用大型駁船運輸的方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石油開采設備運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海上超大型設備運輸的集成運輸平臺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術
世界淺海油氣資源日益枯竭,深水油氣開發已成為油氣儲量和產量的主要接替區。隨著我國深海戰略的大力實施,我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也迎來了空前的發展良機,海洋平臺也在向超大型化、集成化的建造方向發展,海洋平臺導管架、組塊的重量也越來越大,重量可達約3~4萬噸。但目前世界上的駁船大多適用于千噸級導管架、組塊的裝船運輸,能滿足超大型導管架和組塊的運輸能力的在役運輸駁船很少,如中海油具備33000噸滑移下水能力的海洋石油229,Heerma的H851等大型運輸駁船,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改造后其運輸能力才能滿足要求,工程造價大、船舶改造周期長、成本高,工程建設投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海上超大型設備運輸的集成運輸平臺的建立方法,所建立的集成運輸平臺,在滿足超大型設備運輸的同時,所述方法在建立集成運輸平臺時,還具備工程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優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海上超大型設備運輸的集成運輸平臺的建立方法,通過一下步驟實現,(1)準備兩條尺寸及調載能力相同的無動力駁船,其中一條駁船的船頭上設有若干個底座公頭,另一條駁船的船尾上設有若干個底座母頭,兩條駁船的一側都設有若干個底座公頭;(2)將步驟(1)中其中一條駁船船頭上的底座公頭插接于另一條駁船船尾的底座母頭內,并用銷軸和封閉環鎖死固定,以實現兩駁船的首尾固定連接;(3)準備另兩條無動力駁船,與步驟(1)中所述的兩條駁船的唯一區別是兩條駁船的一側都設有底座母頭;(4)以步驟(2)相同的方式,將步驟(3)中的兩條駁船首尾固定連接;
(5)將步驟(2)中首尾固定連接的兩駁船上一側的底座公頭插接于步驟(4)中首尾固定連接的兩駁船一側的底座母頭內,并用銷軸和封閉環鎖死固定,以實現4條駁船的固定連接,集成運輸平臺即建立完成。
進一步的,在步驟(1)和步驟(3)中所述的駁船上船頭的底座公頭和船尾的底座母頭的數量都為4個。
進一步的,在步驟(1)中每條駁船一側都設有6個底座母頭;在步驟(3)中每條駁船的一側都設有6個底座母頭。
進一步的,在步驟(2)、(4)和(5)中,所有駁船除底座公頭和底座母頭插接的方式實現固定連接外,另通過焊接的方式在相鄰兩條駁船的重合邊上加固。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1)本發明所提供的集成運輸平臺建立方法,應用4個規格相同的無動力船舶,通過底座公頭和底座母頭插接的方式將其固定成為能夠承載上千噸的運輸平臺,在滿足超大型設備運輸的前提下,集成運輸平臺建立的工程周期大大縮短,且施工和運輸的成本遠低于傳統應用大型駁船運輸的方式;(2)本發明所提供的集成運輸平臺建立方法所建成的運輸平臺,組裝和拆卸,十分方便,通過解除封閉環和銷軸的鎖接,并將底座公頭從底座母頭上拔出即可,如此簡單的組裝和拆卸方式,不僅可以滿足超大型設備的運輸,而且當超大型設備運輸到目的時,可解除集承運輸平臺,分成4個小型駁船,用于運輸此次施工項目其他小型設備,尤其是狹窄空間內的運輸工作,不僅擴大了集成運輸平臺的適用范圍,且提高了項目的施工效率;(3)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建立的集承運輸平臺,在兩條相鄰駁船的重合邊除使用底座公頭和底座母頭插接的方式實現固定連接外,另外采用焊接的方式加固,提高了運輸平臺的支撐強度和運輸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中無動力駁船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所建立的集成運輸平臺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37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