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電聯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8890.3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73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湯旭晶;高雙印;李灝;張家弼;徐華徽;高百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5B15/06 | 分類號: | F25B15/06;F25B27/02;F25B49/04;F22D1/00;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產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電聯產系統,其包括吸收式制冷機構及朗肯循環發電機構,所述吸收式制冷機構包括蒸汽冷凝器、制冷蒸發器、發生器及吸收器,所述發生器、所述蒸汽冷凝器、所述制冷蒸發器及所述吸收器依次連通,所述發生器內設置有溴化鋰溶液;所述朗肯循環發電機包括預熱器、發電蒸發器、汽輪機及發電機,所述預熱器分別與所述吸收器及所述發電蒸發器連通,且所述預熱器內設置有工質,所述發電蒸發器與所述汽輪機連通,所述汽輪機與所述發電機連接。本發明提供的冷電聯產系統利用設備的余熱作為動力,提供制冷劑發電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備余熱回收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冷電聯產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陸地資源的日漸枯竭,深海勘探和開發已成為了必然趨勢,而進行深海勘探及開發則需要大量的海洋油氣鉆采設備。所以,近些年來,海洋油氣鉆采設備建設的數量在迅速增長。作為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基礎性設備,各種鉆采設備在生產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余熱,在現有的基礎設備上,這些余熱大多在空氣中自主傳播散發了,未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不僅造成了大量余熱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給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冷電聯產系統解決深海勘探及開發設備產生的余熱未有效回收利用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冷電聯產系統,其包括吸收式制冷機構及朗肯循環發電機構,所述吸收式制冷機構包括蒸汽冷凝器、制冷蒸發器、發生器及吸收器,所述發生器、所述蒸汽冷凝器、所述制冷蒸發器及所述吸收器依次連通,所述發生器內設置有溴化鋰溶液;通過余熱將所述發生器內所述溴化鋰溶液中的水分蒸發為水蒸氣,并使蒸發后的水蒸氣進入所述蒸汽泠凝器內凝固形成制冷劑水,再將制冷劑水送入所述制冷蒸發器后蒸發,以利用蒸發吸熱的過程實現制冷,且所述制冷蒸發器內蒸發后的氣體被所述吸收器吸收,并在所述吸收器內形成冷卻水;所述朗肯循環發電機包括預熱器、發電蒸發器、汽輪機及發電機,所述預熱器分別與所述吸收器及所述發電蒸發器連通,且所述預熱器內設置有工質,所述發電蒸發器與所述汽輪機連通,所述汽輪機與所述發電機連接;通過所述吸收器內的冷卻水進入所述預熱器內,對所述預熱器內的工質進行預加熱,并在預加熱后將所述工質送至所述發電蒸發器內,利用余熱對工質進行二次加熱,將工質從液體轉化為氣態,使氣態的工質進入所述汽輪機內膨脹并轉換為高速氣流,以帶動所述汽輪機的葉片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轉動,通過電磁感應原理產生電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冷電聯產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用吸收器內具有一定的溫度的冷卻水對預熱器內的工質進行預加熱,可在用發電蒸發器將工質蒸發前,使工質先具有一定的溫度,以使在后續用生產用水的余熱對工質進行二次加熱時,加熱的效率更高。且,由于利用的是吸收器內由水蒸氣重新液化成的冷卻水,也相當于進一步利用的熱量,增加熱量的回收利用率。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冷電聯產系統的模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冷電聯產系統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冷電聯產系統的控制機構模塊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冷電聯產系統;20、吸收式制冷機構;30、朗肯循環發電機構;21、蒸汽冷凝器;22、制冷蒸發器;23、發生器;24、吸收器;25、循環泵;31、預熱器;32、發電蒸發器;33、汽輪機;34、發電機;35、生產水泵;36、潤滑組件;361、潤滑油罐;362、潤滑油泵;363、分離器;37、乏氣回收組件;371、海水泵;372、海水冷凝器;373、工質泵;40、控制機構;41、溫度傳感器;42、流量傳感器;43、壓力傳感器;44、模擬量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88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直頂內抽芯的二次頂出結構
- 下一篇:一種魷釣釣機仿真抖動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