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7160.1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46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蔣偉;辛紹杰;黃建強;張寅然;周祖謙;呂建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第一機床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14 | 分類號: | B23P1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1308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核燃料 轉運 齒條 傳動 機構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包括:進行第一粗加工和第一精加工,獲得目標內孔;進行第二粗加工、第一半精加工、第二半精加工和第二精加工,獲得目標外形面;進行第三粗加工和第三精加工,獲得目標外形結構;在目標內孔的內形面上加工以形成目標內槽;在目標外形面上加工以形成目標齒條;其中,目標外形面的加工與目標內孔的加工和目標內槽的加工加工交錯進行;第三粗加工在第二精加工之前進行;本發明所述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通過目標外形面、目標內孔、目標內槽以及目標外形結構的交替加工,能在加工過程中及時釋放、測量并及時修正工件變形,解決了復雜結構齒條件的加工變形較大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齒條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并沒有針對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或加工過程。而且,細長齒條件加工完成釋放工裝后變形較大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以解決復雜結構齒條件的加工變形較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本發明所述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通過目標外形面、目標內孔、目標外形結構和的目標內槽交替進行,能在加工過程中及時釋放、測量并及時修正工件變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核燃料堆內轉運齒條傳動機構的加工方法,用以將一實心鍛棒加工為具有一特殊的外形面的齒條件,所述齒條件至少還具有目標內孔、位于所述外形面的目標外形結構及目標齒條,以及位于所述目標內孔的內形面上的目標內槽,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對所述實心鍛棒進行第一粗加工和第一精加工,獲得目標內孔;
對所述實心鍛棒進行第二粗加工、第一半精加工、第二半精加工和第二精加工,獲得目標外形面;
對所述實心鍛棒進行第三粗加工和第三精加工,獲得所述目標外形結構;
在所述目標內孔的內形面上加工以形成所述目標內槽;
在所述目標外形面上加工以形成所述目標齒條;
其中,所述目標外形面的加工與所述目標內孔的加工所述目標內孔和所述目標內槽的加工加工交錯進行;所述第三粗加工在所述第二精加工之前進行。
進一步,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完成所述第一粗加工和第二粗加工后,對所述實心鍛棒進行熱處理和/或自然時效處理的步驟。
進一步,所述目標外形面、所述目標內孔及所述目標內槽以以下方法獲得:
對所述實心鍛棒進行所述第一粗加工和所述第二粗加工,獲得一級內孔和一級外形面的步驟;
以所述一級內孔為基準,對所述一級外形面進行所述第一半精加工,獲得二級外形面的步驟;
對所述一級內孔進行所述第一精加工,獲得目標內孔的步驟;
以所述目標內孔為基準,對所述二級外形面進行所述第二半精加工,獲得三級外形面的步驟;
在所述目標內孔的內形面上加工以形成所述目標內槽的步驟;以及,
以所述目標內孔和所述目標內槽為基準,對所述三級外形面進行第二精加工,獲得目標外形面的步驟。
進一步,所述外形結構的以以下方法獲得:
以所述目標內孔為基準,在所述三級外形面上進行所述第三粗加工以獲得一級外形結構;以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第一機床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第一機床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71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