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7115.6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07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旭霞;程文悅;王妍妍;趙美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卓阮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4/08 | 分類號: | A61L24/08;A61L24/00;C08J9/28;C08J3/24;C08L3/08;C08L8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企知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20 | 代理人: | 陳超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誘導 組織 再生 修復 止血 顆粒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其特征在于,包括細胞外基質和羧甲基淀粉,所述羧甲基淀粉和所述細胞外基質的質量比為(1-10):1,所述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取代度大于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淀粉包括馬鈴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細胞外基質的原料為經過脫細胞處理的動物來源的小腸粘膜下層、膀胱基底膜、心包、真皮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顆粒的粒徑為30-150μm。
5.一種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羧甲基淀粉溶液糊化;取羧甲基淀粉,加入去離子水,水浴加熱,形成羧甲基淀粉糊狀物;
步驟2,細胞外基質溶液制備;取動物源性組織經過脫細胞處理后,冷凍干燥為細胞外基質,低溫粉碎后,加入去離子水,攪拌混合,得到細胞外基質溶液;
步驟3,共混交聯;取所述細胞外基質溶液與所述羧甲基淀粉糊狀物混合,攪拌均勻,調節pH值至8-11,得到羧甲基淀粉和細胞外基質的混合液,攪拌均勻后緩慢加入質量分數為0.1-1%的交聯劑,繼續攪拌,得到均勻的凝膠溶液;
步驟4,冷凍干燥;調節凝膠溶液的pH至7.0-8.0,預凍,再放入冷凍干燥機中進行凍干;
在步驟1中,取羧甲基淀粉10-100g,加入去離子水1000mL,于40-80℃水浴中預熱3-60分鐘,形成羧甲基淀粉糊狀物;在步驟2中,取1-100g低溫粉碎后的細胞外基質,加入去離子水1000mL,攪拌混合,得到細胞外基質溶液;在步驟3中,所述交聯劑為氯化鈣、環氧化物、醛類、聚丙醇類交聯劑中的一種;步驟4中,進行預凍時,預凍溫度為-40℃~-80℃,預凍時間為2-6h,進行凍干時,凍干時間為48-72h。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的制備方法,在步驟3中,按羧甲基淀粉和細胞外基質的質量比為(1-10):1將所述細胞外基質溶液與所述羧甲基淀粉糊狀物混合,攪拌均勻,調節pH值至8-11,得到羧甲基淀粉和細胞外基質的混合液,快速攪拌1-2h,攪拌速率為300-1000rpm,然后緩慢加入質量分數為0.1-1%的交聯劑,繼續攪拌2-4h,得到均勻的凝膠溶液。
7.根據權利要求5-6任一所述的可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的止血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5,粉碎篩分;將步驟4制得的凍干物放入粉碎機中粉碎,篩分出30-150μm的粒徑顆粒,輻射滅菌,制得所述止血顆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卓阮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卓阮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711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