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硫醇醚化的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80524.5 | 申請日: | 202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9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毛進池;劉文飛;張長勝;劉巧芬;張美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凱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69/02 | 分類號: | C10G6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張亞軍;吳茜 |
| 地址: | 06245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硫醇 工藝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硫醇醚化的工藝方法,催化裂化汽油進入預反應器中,硫醇和烯烴先發生醚化反應生成大分子硫醚,預反應器的產物進入加氫催化蒸餾塔,未反應的硫醇和烯烴繼續反應生成大分子硫醚,隨后含有硫醚的重組分由加氫催化蒸餾塔底排出,去除硫醇和烯烴后的輕組分有加氫催化蒸餾塔頂排出。本發明中,預反應器使分子量較大、沸點較高的硫醇與二烯烴先進行醚化,提高硫醇脫除率;二烯烴在預反應器中已有反應消耗,在加氫時H2消耗量降低,同時烯烴加氫飽和率低,故產品辛烷值損耗降低;預反應器的設立提高了脫除效率同時降低了加氫催化蒸餾塔中催化劑的消耗,提高了其壽命;預反應器中的反應比較溫和,催化裂化不易發生,故產品收率較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硫醇醚化的工藝方法,屬于化工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對輕質油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以無鉛、低硫、低芳烴、低烯烴和高辛烷值為衡量輕質油品質量的標準。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催化裂化輕質油市場占有額為75%左右,而催化裂化輕質油中含有的硫醇對輕質油的質量影響很大,特別是當硫醇含量很高時,輕質油不僅氣味難聞,而且輕質油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膠質,同時還弱化抗暴劑和抗氧化劑等的作用。除了硫醇,催化裂化時產生的烯烴對輕質油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些烯烴還會在酸性催化劑下與其它雜質反應生成膠質堵塞酸性催化劑,嚴重影響催化劑活性,從而影響輕質汽油的加氫效果。
以前的工藝只是單獨去除硫醇或烯烴,這樣設備成本和操作成本都比較高。為了同時去除輕質油品中的硫醇和烯烴,人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硫醇醚化技術,該技術的利用相關工藝和相應的催化劑是硫醇和烯烴發生醚化反應生成重組分硫醚,隨后通過蒸餾將硫醚從輕質油品中脫除,這樣既可以去除輕質油品中的硫醇又可以去除烯烴。而重組分硫醚和輕質油中的其它重組分一起通過加氫的方式進行脫硫,從而可以降低辛烷值損失,而且可以降低氫氣消耗和操作成本。
但是這種硫醇醚化技術仍然存在硫醇脫除率低,雖然可以降低辛烷值損失但辛烷值損失仍然很大等缺點,而且其氫氣消耗量和操作成本仍然有很大的節省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硫醇醚化的工藝方法,該工藝方法工藝簡單、容易操作,催化劑壽命長,硫醇脫除率高,進一步降低了辛烷值損失,而且大大降低了氫氣消耗量和操作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硫醇醚化的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醚化反應:以催化裂化汽油作為反應原料,催化裂化汽油進入預反應器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醇和烯烴在預反應器內的催化劑I的催化作用下進行醚化反應,產物為反應生成的大分子硫醚、未反應的少量的硫醇、未反應的烯烴和輕質油組分;
(2)加氫催化蒸餾反應:步驟(1)中生成的產物進入到加氫催化蒸餾塔中,同時向加氫催化蒸餾塔中通入氫氣;未反應的少量的硫醇和部分未反應的烯烴在加氫催化蒸餾塔內的催化劑II的催化作用下繼續進行醚化反應繼續生成大分子硫醚,含有硫醚的重組分由塔底排出;部分未反應的烯烴與氫氣在加氫催化蒸餾塔內的催化劑II的催化作用下進行加氫反應從而降低產品中烯烴的含量,脫除了硫醇和烯烴后的產品輕質油由加氫催化蒸餾塔頂排出后采收。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所述的預反應器為固定床反應器。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所述的預反應器的操作條件為:溫度45~75℃、壓力0.1-10MPa。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所述的預反應器中的催化劑I為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劑,優選為凱瑞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樹脂催化劑KC115。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催化裂化汽油作為反應原料進入預反應器中的空速為0.1—15h-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凱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凱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8052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