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鹽酸吡格列酮對氨基水楊酸共晶及制備方法和其組合物與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78233.2 | 申請日: | 202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43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呂揚;杜冠華;宋俊科;龔寧波;王英;楊世穎;孔德文;梁宇;張麗;趙曉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D417/12 | 分類號: | C07D417/12;C07C229/60;C07C227/42;A61K31/4439;A61P3/10;A61P3/06;A61P13/12;A61P5/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5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鹽酸 吡格列酮 氨基 水楊酸 制備 方法 組合 用途 | ||
1.一種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其特征在于,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以1:1的摩爾比形成共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其特征在于,當使用粉末X射線衍采用CuKα輻射實驗條件時,衍射峰位置:2-Theta值(°)或d值衍射峰相對強度:峰高值(Height%)或峰面積值(Area%)具有如下特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其特征在于,使用衰減全反射傅立葉紅外光譜法進行分析時,在3497、3052、2960、2624、2582、1874、1760、1735、1703、1682、1610、1574、1515、1496、1419、1332、1297、1283、1254、1236、1190、1161、1090、1074、1040、964、927、884、840、823、797、773、735、721、713、657cm-1處存在紅外光譜特征峰,其中紅外光譜特征峰的允許偏差為±2cm-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其特征在于,使用差示掃描量熱技術分析時,當升溫速率為每分鐘10℃時,其DSC圖譜中在138℃±3℃處存在1個吸熱峰。
5.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按1:1的摩爾比例投料,采用控制壓力與溫度的機械化學方法制備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械化學方法可選自加液研磨法或加液球磨法,其中加液的有機溶劑種類為任意一種或多種經不同配比組合制成的混合溶劑;所述的有機溶劑選自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叔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甲酸乙酯和/或四氫呋喃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經不同配比組合制成的混合溶劑;加液量為每克樣品加入0.01~100ml;研磨時間為0.1~10小時,干燥溫度為40~60℃,干燥時間為2~10小時;所述的加液研磨法的缽體綜合填充率為10%~50%,往復運動速度20~70m/min;所述的加液球磨法的球磨機剪切沖擊能量為10kw~800kw,綜合填充率為20~60%;球料比為1:1~10:1,優選為6:1~10:1;球磨轉速20r/min~400r/min,優選為300r/min~400r/min。
7.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按摩爾比例1:1投料放入潔凈容器中,加入有機溶劑制成混懸液,室溫攪拌1~4天,所獲得的混懸液通過溶劑蒸發干燥、過濾自然干燥或過濾真空干燥獲得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溶劑選自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叔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甲酸乙酯和/或四氫呋喃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經不同配比組合制成的混合溶劑;保持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總質量與有機溶劑固液比為1mg/ml~500mg/ml范圍內。
9.一種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混合固體物質,其特征在于,含有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的量為1-99.9%,優選為10-99.9%,再優選為50-99.9%,最優選為85-99.9%。
10.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劑量的權利要求1-4任一項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11.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劑量的權利要求9所述的鹽酸吡格列酮與對氨基水楊酸共晶物混合固體物質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未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7823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駕駛的數據采集裝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種復合加工絲及其織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