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及其出坯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50884.0 | 申請日: | 2020-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45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清;徐旭;王勇;唐志鴻;唐明姣;張洪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28 | 分類號: | B22D11/128;B22D11/124;B22D11/20;B22D11/2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亞軍;金貝貝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方坯連鑄機出坯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及其出坯控制方法,屬于煉鋼連鑄領域。本發明的出坯系統,包括熱送輥道、出坯冷床一、過渡輥道和出坯冷床二,熱送輥道的出口端設置有對齊推鋼機,對齊推鋼機的推鋼方向與熱送輥道的輸送方向相垂直,對齊推鋼機將定尺鑄坯推送到出坯冷床一上,出坯冷床一的輸送方向與對齊推鋼機的推鋼方向一致;過渡輥道設置于出坯冷床一的出口端,且過渡輥道的輸送方向與出坯冷床一的輸送方向垂直,出坯冷床二的輸送方向與過渡輥道的輸送方向垂直,出坯冷床二的出口端設置有收集臺架。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由于生產空間限制,導致傳統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無法正常布置的問題,能夠滿足工藝生產要求和自動化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鋼連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及其出坯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馬鋼股份一鋼軋總廠原有2套鐵水預處理裝置,3座120t頂底復吹轉爐,3座LF鋼包精煉爐,1套VD真空脫氣裝置,1套RH真空精煉裝置。澆鑄系統配備了2臺CSP連鑄連軋,年產200萬t,1臺單流板坯連鑄機,年產120萬t,1臺3機3流圓坯連鑄機,年產30萬t。總產量在350萬t左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馬鋼為了聚焦企業競爭力提升和效益最大化,全力推進精益運營,不斷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決定新建重型H型鋼工程,將H型鋼產品做大做強。為此,拆除一鋼軋現有的板坯和圓坯連鑄機,配套新建80萬t/年重型H型鋼異形坯連鑄機,一鋼軋煉鋼產能為280萬t/年,較目前產能減少了60-70萬t/年。
馬鋼淘汰30t轉爐煉鋼生產工藝,但配套的棒、線材軋制生產線短期內還將存在。為了不降低一鋼軋轉爐產和維持棒、線材軋制生產線能力,需在車間新建一臺六機六流小方坯連鑄機,向棒、線材軋線提供60萬t/年的坯料。另將該臺連鑄機設置結晶器和末端電磁攪拌系統,具備今后向特鋼公司線材提供150×150mm特殊鋼方坯的供坯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小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要求布置在至少27000x21000mm的空間內,實際現存車間空間緊湊,難以滿足安裝需求,采用“推鋼機/撈鋼機-分鋼裝置-步進冷床-收集臺架”或“熱送輥道-推鋼機/撈鋼機-分鋼裝置-步進冷床-收集臺架”等傳統方法設計設計布置方坯連鑄機出坯系統是無法實現的,步進冷床長度無法滿足工藝生產要求。行業內也經常會出現由于現場空間不足問題導致傳統連鑄機出坯系統無法布置的情況,如何能夠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連鑄機出坯合理布置,已經成為現場施工考量的重要因素。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104272387,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矩形坯連鑄機熱送出坯系統,該申請案包括:承接矩形鑄坯的出坯輥道;檢測出坯輥道上是否有矩形鑄坯的檢測裝置;與鑄流方向垂直的臺車軌道;在臺車軌道上行走的橫向撈鋼機以及承接橫向撈鋼機轉運的矩形鑄坯的鑄坯移送裝置和熱送輥道,矩形鑄坯輸送到出坯輥道上,到位之后,橫向撈鋼機將鑄坯從出坯輥道上轉運至鑄坯移送裝置及熱送輥道上方;得到熱送指令之后,撈鋼機下降將鑄坯放置在鑄坯移送裝置和熱送輥道上方;鑄坯移送裝置與熱送輥道配合完成矩形鑄坯熱送;該申請案可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損耗,改進產品質量,提高金屬收得率。
又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9102830885,發明創造名稱為:液壓拉鋼機和矩形鑄坯連鑄機冷送下線出坯系統及其方法,該申請案的出坯系統,包括:液壓拉鋼機,出坯輥道;鉤鋼機輸送系統;冷送下線輥道;出坯輥道的出料口通過鉤鋼機輸送系統與液壓拉鋼機的接料口連接,液壓拉鋼機的出料口與冷送下線輥道連接。該申請案由于液壓拉鋼機為周期性運送矩形鑄坯,其可以精確保證鑄坯的下線時間,進而精確的保證鑄坯的下線溫度。以上申請案均涉及對連鑄機出坯系統的優化設計,但并非涉及到空間限制問題,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508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