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循跡航行的自主駕駛船舶避碰時機確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48200.3 | 申請日: | 2020-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7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原;夏媛媛;姜雨函;伯佳更;潘金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02 | 分類號: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齊勝杰;孫曉淑 |
| 地址: | 2662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航行 自主 駕駛 船舶 時機 確定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循跡航行的自主駕駛船舶避碰時機確定方法,包括:基于電子海圖利用路徑規劃算法確定多航段構成的初始航線,根據多航段確定包含有多個航跡點的航跡點集合;在沿初始航線進行循跡航行的過程中,獲取動態目標信息集合,包含至少一個動態目標的信息;通過遍歷動態目標信息集合中的動態目標的信息,分別計算本船避碰至少一個動態目標的最晚時間,確定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晚時間;如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晚時間大于0,且至少一個動態目標與本船間的距離小于安全會遇距離,則基于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晚時間確定避碰時機。本發明基于循跡航行確定避碰時機,能準確確定本船未來航行軌跡,避碰準確性更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船舶航行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循跡航行的 自主駕駛船舶避碰時機確定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航運業的發展,船舶數量迅速增長,海上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造成了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海洋環境污染等巨大損失,因此,船舶避 碰決策系統的研究受到了航海界的高度重視。在船舶避碰決策中,如何 確定船舶避讓時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駕駛員若過早采取避讓行動, 會造成本船偏離航線較多,浪費航程,從經濟的角度考慮,是沒有必要 的。若采取避讓行動較晚,就可能會造成緊迫局面、緊迫危險甚至碰撞 事故?!?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中規定讓路船要“及早的”采取大 幅度的行動,但是這一規定是比較模糊的。不少專家學者致力于在遵守 規則的前提下將此問題量化,建立船舶避讓時機決策模型,取得了一定 進展,但是尚無令航海人員普遍滿意的成果。
為了船舶領域不被“侵犯”,駕駛員應提前采取行動,因此,有必 要確定動界。動界模型的邏輯是:當未來情況是本船領域受到來船“侵 犯”時,來船到達船舶動界邊界時本船采取避碰行動。日本的長澤明用 類似的方法建立了避讓開始時機模型,其方法是:如果來船的相對運動 線穿過本船的避讓領域,則本船在來船到達避讓開始領域邊界時采取避 讓行動。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動界僅僅是一個距離概念,避讓規劃中未考慮 TCPA、相對運動速度等時間因素對避讓時機的影響,而實際場景下自主 駕駛船舶根據規劃路徑循跡航行時可能存在多航跡段變化,傳統技術無 法直接應用于自主駕駛船舶。
上述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期望克服的。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循跡航行的自 主駕駛船舶避碰時機確定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充分利用自主駕駛 船舶優勢導致決策時考慮因素不夠全面,避碰時機不符合航海實際情況 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循跡航行的自主駕駛船舶避碰時機確定方法, 包括:
S10、基于電子海圖利用路徑規劃算法確定多航段構成的初始航線, 根據所述多航段確定包含有多個航跡點的航跡點集合;
S20、在沿初始航線進行循跡航行的過程中,獲取動態目標信息集合, 所述動態目標信息集合中包含至少一個動態目標的信息;
S30、通過遍歷動態目標信息集合中的動態目標的信息,分別計算本 船避碰至少一個動態目標的最晚時間,確定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 晚時間;
S40、如果所述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晚時間大于0,且動態目 標集合中至少有一個動態目標與本船之間的距離小于安全會遇距離,則 基于所述本船避碰動態目標集合的最晚時間確定避碰時機。
在本發明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多個航跡段均已避開靜態障 礙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48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發體識別的測溫控制系統
- 下一篇:無創呼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