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延工藝制備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8780.8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37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林靜;鄧坤學;袁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24;A61L27/22;A61L27/16;A61L27/18;A61L27/20;A61L27/54;A61L27/58;A61F2/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藝 制備 復合 組織 修復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流延工藝制備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包括:
納米纖維膜、編織網片和黏附材料,其中,所述黏附材料位于所述納米纖維膜與所述編織網片之間且所述黏附材料嵌入到所述納米纖維膜和所述編織網片的孔隙中;
所述黏附材料包括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
所述納米纖維膜和所述編織網片通過所述黏附材料進行流延工藝實現復合,所述納米纖維膜與所述編織網片之間的剝離強度為20~75cN/mm,所述納米纖維膜與所述編織網片之間的距離為0.1~3mm;
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的斷裂強度為8~12.5Mpa;
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的整體厚度為0.3~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還包括防粘連層,所述防粘連層黏附于所述編織網片的與納米纖維膜所在側相反的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的斷裂伸長量為20~25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的孔隙率為50~9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包括羧甲基殼聚糖、羥丙基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兩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包括改性處理的殼聚糖類化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為經改性處理的羧甲基殼聚糖、羥丙基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兩種。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復合組織修復補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延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所述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溶解,得到黏附材料溶液;
將所述編織網片平鋪于所述納米纖維膜上;
將所述黏附材料溶液流延在所述編織網片上并靜置,揮發干燥得到所述復合組織修復補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所述黏附材料的分子量和/或所述黏附材料溶液的濃度,使得所述黏附材料溶液從所述編織網片的孔隙中溢出并在所述編織網片的與納米纖維膜所在側相反的面上形成防粘連溶液層。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材料溶液的厚度為0.1~3mm;所述靜置的處理時間為1~72h;所述黏附材料溶液中,所述黏附材料的質量濃度為0.1~20%。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材料溶液的厚度為1~2mm;所述靜置的處理時間為24~48h;所述黏附材料溶液中,所述黏附材料的質量濃度為5~15%。
12.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包括改性處理的殼聚糖類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所述改性處理包括:采用交聯劑進行交聯反應的步驟。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聯劑包括丙三醇和水。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三醇和水的體積比為0.1~5:1。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處理的溫度為10~50℃;所述改性處理的時間為1~48h。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處理的溫度為20~30℃;所述改性處理的時間為12~2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87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