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乘客出行軌跡的軌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7793.3 | 申請日: | 2020-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235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易志剛;臧永立;劉皓瑋;李克;鄭澤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通信信號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竹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06 | 代理人: | 陳龍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乘客 出行 軌跡 軌道交通 疫情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基于乘客出行軌跡的軌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息采集裝置,用于對經過第一檢測點的目標對象進行圖像識別,得到目標對象的第一標識及與所述第一標識對應的第一圖像;
第一數據處理裝置,所述第一數據處理裝置中設置有處理第一圖像的第一神經網絡模型,所述第一神經網絡模型包括多個用于提取第一圖像特征的第一特征提取層,以及對所述第一圖像執行圖像分類的分類層,通過所述第一特征提取層和所述分類層分別獲取所述第一圖像的第一特征矩陣和第一分類向量,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矩陣、所述第一分類向量和所述第一標識生成與所述目標對象對應的第一識別矩陣;
第二信息采集裝置,用于當所述目標對象進入第二檢測點時采集所述目標對象的第二圖像,并生成所述第二檢測點的第二標識信息;
第二數據處理裝置,所述第二數據處理裝置中設置有處理第二圖像的第二神經網絡模型,所述第二神經網絡模型包括多個用于提取第二圖像特征的第二特征提取層,以及對提取的特征進行匹配計算的匹配層,所述第二特征提取層所述第二圖像的圖像特征,形成第二特征矩陣,所述匹配層對所述第二特征矩陣和所述第一識別矩陣中包含的第一特征矩陣進行匹配度計算,當計算得到的匹配度值大于預設值時,將所述第一識別矩陣、第一圖像采集時間、第二圖像采集時間以及第二標識信息共同封裝成所述目標對象的軌跡信息,以便于基于所述軌跡信息查詢所述目標對象在軌道交通中的軌跡信息;
所述第一檢測點為乘客進入軌道交通的入口,所述第二檢測點設置在軌道交通的車廂內,所述軌跡信息中包含時間信息以及車廂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裝置還包括第一圖像采集器,所述第一圖像采集器包括專用圖像處理器以及與所述專用圖像處理器連接的多個圖像感應單元,每個圖像感應單元配置專門訪問地址的地址單元;
所述專用圖像處理器基于獲取的視野中目標對象的數目,從多個圖像感應單元中選擇不同的圖像感應單元來存儲不同的目標對象,并獲取各個不同的目標對象形成的圖像所對應的感應單元的初始訪問地址;
在圖像感應單元中存儲的圖像被讀取之后,所述專用圖像處理器根據圖像感應單元的初始訪問地址分別向目標圖像感應單元發送地址修改指令,并將修改完成之后的地址進行保存,以便于執行下一次的圖像采集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裝置還包括:
溫度感測器,所述溫度感測器能夠實時測量經過第一檢測點的目標對象的溫度,形成第一溫度測量值,并將所述第一溫度測量值與所述第一標識一起形成第一溫度向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數據存儲裝置,所述數據存儲裝置中設置有目標數據庫,用于存儲來自第一信息采集裝置、第二信息采集裝置、第一數據處理裝置及第二數據處理裝置生成的存儲數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包括:
數據讀取接口,用于獲取待存儲到目標數據庫的存儲數據;
數據緩存層,用于將所述數據讀取接口獲取到的數據存儲至數據緩沖層中,以得到包含所述存儲數據的緩沖數據;
壓縮模塊,用于當所述數據緩沖層中的緩沖數據超過預設閾值之后,對所述緩沖層中的緩沖數據執行壓縮加密操作,以得到壓縮加密數據;
存儲模塊,用于將所述壓縮加密數據存儲到所述目標數據庫的存儲文件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神經網絡模型中還設置有對第一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的分割子網絡,所述分割子網絡中設置有多個用于特征提取的卷積層和用于圖像特征信息采樣的采樣層,以便于對于所述第一圖像中的內容進行分割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采集裝置,包括:
位置采集模塊,所述位置采集模塊用于實時采集第二信息采集裝置的運動軌跡,以便于將該運動軌跡與目標對象的運動軌跡進行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通信信號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通信信號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779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