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礦區土壤微藻及其分離純化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8651.0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8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夏令;黃容;霍廣鋮;柳思源;楊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C12N1/02;B09C1/10;C02F3/3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區 土壤 及其 分離 純化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礦區土壤微藻及其分離純化方法和應用,該礦區土壤微藻為從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分離純化出的土壤微藻,且所述礦區土壤微藻包括小球藻屬,筒柱藻屬,硅藻,菱形藻,裂壺藻,杜氏藻屬,柵藻,微綠球藻,衣藻屬,扁藻,空球藻屬中的一種或幾種。本發明的礦區土壤微藻從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分離純化而得,所得的微藻種類較多,且所得的微藻對污染土壤及水體中的重金屬和磷等污染物具有較好的吸附吸收能力,進而可對污染土壤及水體中的重金屬和磷等污染物進行有效處理,大大降低了污染土壤及水體中的重金屬和磷等污染物的處理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藻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礦區土壤微藻及其分離純化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土壤微藻作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土壤表層、土表下層及與土壤形成、演替和與土壤組成有關的石生、水-陸生藻等各種類群的藻類集合群,在林地、耕地、水田及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分布最為廣泛。
土壤微藻物種豐富,在環境領域,微藻作為有吸附能力的生物之一,具有光合速率高、繁殖快、適應環境性強等優點,現如今有大量研究報道微藻作為生物吸附劑在污水處理和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應用。有些微藻如小球藻、綠球藻等所產生的油脂通過酯化后可轉變為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等),藻渣可以綜合利用,生產動物飼料、有機肥料和甲烷等。隨著微藻生物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高度關注。
同質地的土壤中有不同的微藻類群分布,按照各藻類所特有的土壤生存環境,可將土壤微藻分為土生藻、石生藻和穴居藻三大類。其中對土生藻的研究最為深入,耕地、林地、草原、荒漠等多種土壤環境中的微藻物種多樣性已被廣泛研究。不同性質的土壤為藻類生長提供的理化條件不同,因此適應生存的藻種也有所差異。
尾礦是指礦山企業在選礦完成后排放的廢渣礦渣,一般會由于長時間積累而形成尾礦庫,一般尾礦中都含有較高含量的重金屬,其含有的主要重金屬種類根據礦藏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常見的其所含有的重金屬有銅,鐵,鋅,鎘,鉻,鉛等。尾礦表面的生物結皮是指,在尾礦表面由細菌、真菌、藻類、苔蘚植物等生命有機體與表層尾礦共同形成的復合體。藻類和苔蘚作為最早定居的先鋒植物,在生物結皮中占主要部分,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結皮中的藻類一方面對重金屬有著高耐受度,在高重金屬濃度下仍具有較強生命力,另一方面結皮中的藻類具有較好的吸附重金屬的能力。然而,目前對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微藻的種類研究極少,且其應用方向也很少涉及。
因此,從尾礦場的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獲取微藻,并研究微藻的種類及應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礦區土壤微藻,該微藻從重金屬含量高的礦區土壤結皮中提純得到,其對重金屬的耐受性能以及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性較好,更好的解決了現有污染土壤及水體中的重金屬和磷等污染物難以處理且處理成本高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礦區土壤微藻,所述礦區土壤微藻為從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分離純化出的土壤微藻,且所述礦區土壤微藻包括小球藻屬(chlorella sp),筒柱藻屬(cylindrothecasp.),硅藻(diatom),菱形藻(Nitzschia sp.),裂壺藻(schizochytrium sp.),杜氏藻屬(dunaliella),柵藻(Scenedesmus sp.),微綠球藻(Nannochloris sp.),衣藻屬(chlamydomonas sp.),扁藻(Tetraselmissp.),空球藻屬(Eudorina sp.)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礦區土壤微藻的分離純化方法,該分離純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鏟取尾礦表面生物結皮,揉碎后,過篩,得到結皮中的藻類及苔蘚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86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