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礦區土壤微藻及其分離純化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8651.0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8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夏令;黃容;霍廣鋮;柳思源;楊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C12N1/02;B09C1/10;C02F3/3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區 土壤 及其 分離 純化 方法 應用 | ||
1.一種礦區土壤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礦區土壤微藻為從尾礦表面生物結皮中分離純化出的土壤微藻,且所述礦區土壤微藻包括小球藻屬、筒柱藻屬、硅藻、菱形藻、裂壺藻、杜氏藻屬、柵藻、微綠球藻、衣藻屬、扁藻、空球藻屬中的一種或幾種。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的分離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鏟取尾礦表面生物結皮,揉碎后,過篩,得到結皮中的藻類及苔蘚混合物;
2)將所述藻類及苔蘚混合物置于無菌常規藻類液體培養基中,并在22~29℃、光照強度為8000~12000lx的恒溫光照培養箱中培養12~48h后,分離,得到藻液;
3)取所述藻液于第一固體培養基中,密封后至于22~29℃、光照強度為8000~12000lx、14∶10h光暗比的恒溫光照培養箱中保存培養3~10d;
4)所述第一固體培養基長出藻體后,及時將所述藻體接種至第二固體培養基中,密封后至于22~29℃、光照強度為8000~12000lx、14∶10h光暗比的恒溫光照培養箱中保存培養3~10d;
5)重復步驟4)的藻體接種過程,直至所述第二固體培養基中無雜菌及其他生物出現,且只有單一藻類的礦區土壤微藻后,將所述第二固態培養基中的礦區土壤微藻轉移到液態培養基中,獲得含礦區土壤微藻的培養液。
3.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礦區土壤微藻接種到微藻培養基中富集擴增培養至穩定生長期后,加入至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對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進行污染物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養基為BG-11培養基,且所述微藻培養基經過121℃滅菌20min后,冷卻至室溫,再接種礦區土壤微藻。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擴增培養的培養溫度為22~29℃,培養時間為20~30d,培養光照強度為8000~12000lx。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擴增培養的培養過程中通入凈化空氣,所述凈化空氣的壓強為0.1~0.6Mpa。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按照干重計,所述礦區土壤微藻在所述污染土壤中的投加量為0.01~0.2mg/g;所述礦區土壤微藻在所述污染水體中的投加量為0.01~0.2g/L。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區土壤微藻在處理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污染土壤或污染水體進行污染物處理的處理時間為20~30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865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