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28037.4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06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耀;趙巖;劉波;劉彬;尹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B60K1/00;B60K11/04;F01P7/14;F01P7/16;F01P11/00;H02K9/19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劉代樂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搭載 at isg 電機 混合 動力 耦合 冷卻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和自動變速箱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變速箱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油冷器(7),所述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內設有第一電磁三通閥(8)和第二電磁三通閥(9),所述油冷器(7)接入至自動變速箱冷卻循環系統和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中,所述油冷器(7)通過第一電磁三通閥(8)和第二電磁三通閥(9)接入至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中或從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中脫開,所述第一電磁三通閥(8)和第二電磁三通閥(9)分別與油冷器(7)的入口和出口連接;
根據車輛的混合或純電動工況,利用第一電磁三通閥(8)和第二電磁三通閥(9)控制油冷器在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中的接入和脫開,通過油冷器將彼此獨立的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和自動變速箱冷卻循環系統進行耦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包括依次串聯的ISG電機及其控制器(2)、電子水泵(13)、ISG低溫系統散熱器(6)、第一電磁三通閥(8)和第二電磁三通閥(9),第一電磁三通閥(8)的c口與所述ISG低溫系統散熱器(6)連接,所述第一電磁三通閥(8)的a口與第二電磁三通閥(9)的d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三通閥(8)的b口與油冷器(7)的入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三通閥(9)的e口與油冷器(7)的出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三通閥(9)的f口與ISG電機及其控制器(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包括依次串聯的發動機(3)、發動機機械水泵(12)和高溫系統散熱器(4),所述高溫系統散熱器(4)通過油冷器(7)與發動機(3)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3)與油冷器(7)之間設有小循環管路,所述發動機(3)、油冷器(7)通過小循環管路連接形成發動機小循環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系統散熱器(4)與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的ISG低溫系統散熱器(6)之間設有冷凝器(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變速箱冷卻循環系統包括依次串聯的自動變速箱(1)、油冷器(7)和變速箱油泵(14),所述油冷器(7)的出口與自動變速箱(1)入口連接,所述變速箱油泵(14)的出口與油冷器(7)的入口連接。
7.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載AT、ISG電機的混合動力車耦合冷卻系統的冷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當汽車處于純電動驅動工況時,開啟第一電磁三通閥(8)、第二電磁三通閥(9)用于連接油冷器(7)的接口,將油冷器(7)接入至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中;
當汽車處于混合驅動工況時,關閉第一電磁三通閥(8)、第二電磁三通閥(9)用于連接油冷器(7)的接口,將油冷器(7)從ISG電機冷卻循環系統中脫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803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