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機動車的保險杠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24639.2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32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3 |
| 發明(設計)人: | B.奧姆克;J.拉托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眾汽車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34 | 分類號: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張建鋒 |
| 地址: | 德國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機動車 保險杠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保險杠系統,其中,所述機動車具有冷卻器模塊,其中,行人保護橫梁借助連接元件固定在機動車車身上。所述連接元件這樣設計并且在機動車車身上固定,使得由機動車的前部碰撞導致的、并且沿機動車的縱向作用到行人保護橫梁上的、造成裝置的塑性變形的力引起行人保護橫梁沿機動車的縱向向后并且沿機動車的高度方向首先向下指向的擺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保險杠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代的機動車中存在的需求是在事故的情況中,不僅保護機動車的乘員,而且對于其他的交通參與者也將損害盡可能保持很低。這些其他的交通參與者尤其也包括行人。與機動車的乘員不同的是,行人是特別容易受影響的交通參與者,機動車的乘員通過機動車的客艙保護。對行人比較低的速度的撞擊事故就會對于行人導致嚴重的傷害和/或死亡。因此存在的需要是這樣設計機動車,尤其在機動車的前部區域中這樣設計,使得被機動車撞到的行人遭受的傷害盡可能小。
在典型的事故情況中,行人首要在他的大腿區域中被機動車前部碰到。行人的身體然后進行旋轉運動,并且通過這種旋轉運動被甩到機動車的發動機蓋上。在這種事故場景中會導致嚴重的膝部損傷,尤其在機動車具有保險杠在車輛前部中的比較高的定位的情況下。現在的機動車前部通常這樣設計,使得比較柔性的塑料裝飾元件覆蓋真正的保險杠裝置。作為基本的元件,保險杠裝置通常具有保險杠橫梁,保險杠橫梁借助變形元件,即所謂“碰撞盒”固定在機動車車身的縱梁上。然而與此不同的設計基本上也是可以想到的。在機動車碰撞到行人上時,這種保險杠橫梁表現為機動車前部的(碰到行人的)第一個“硬的”元件。如果行人被該元件在太高的高度上碰到,就會在行人的大腿方面產生不利的負載情況。
因此現代的機動車前部在這種情況中通常具有行人保護橫梁,行人保護橫梁設計用于,在大腿的盡可能低的區域中碰到行人并且因此提前引入行人的旋轉。形象地說,行人通過這種行人保護橫梁在他的膝部下方的區域中被“推動”。這種行人保護橫梁也被稱為下部的橫梁或者說行人保護橫梁。與保險杠橫梁類似,它也是沿車輛橫向方向延伸的橫梁并且由可承受負載的材料構成,大多由金屬材料構成,它通常布置在前部飾板之后。
按照現有技術,這種行人保護橫梁布置在保險杠橫梁的下方。
行人保護橫梁例如可以與保險杠橫梁借助基本上垂直延伸的連接元件連接,并且因此固定在保險杠橫梁上。這種布局例如由文獻DE 10 2016 013 877A1已知。然而這種布局的缺點是,在這種布局中在事故的情況中會發生的是,在車輛前部變形的范疇中,行人保護橫梁被向后移動,和/或由于連接元件的變形而發生沿機動車的縱向向后并且沿機動車的高度方向向上指向的相對于其余的機動車前部的擺動。在此會發生的是,行人保護橫梁被推到或者擺動到通常布置在行人保護橫梁后方的冷卻器模塊內。在此涉及到的事故是在所謂的安全測試的情況下模擬的事故。在此產生的損壞就包括了冷卻器模塊。這導致在這種事故情況中更高的維修成本,并且以此通常也導致車輛的更高的碰撞損失級別。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的保險杠系統,其中,在事故時機動車的冷卻器模塊受損的危險被減小。
所述保險杠系統具有連接元件,行人保護橫梁借助連接元件固定在機動車車身上。連接元件這樣設計并且在機動車車身上固定,使得由機動車的前部碰撞導致的、并且沿機動車的縱向作用到行人保護橫梁上的、造成裝置的塑性變形的力引起行人保護橫梁沿機動車的縱向向后并且沿機動車的高度方向首先向下指向的擺動。
已經表明,通過所述裝置的合適的設計可以保證,塑性變形、尤其連接元件和在連接元件和機動車車身之間的連接部的區域的塑性變形導致由行人保護橫梁實施的相對于機動車的擺動不是向后上方進行,而是相反向后下方進行。行人保護橫梁由此在機動車前部變形的范疇中在到達布置在行人保護橫梁后方的冷卻器模塊之前下沉。由此可以在實踐中,在涉及到機動車前部碰撞到障礙物的很多事故中,防止冷卻器模塊的損壞。在這種事故的情況中這對維修成本有利并且因此實現機動車更有利的碰撞損失級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未經大眾汽車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46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