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共振波頻率確定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22344.1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77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益成;魏文斌;馮美名;甘文軍;謝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動力運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H13/00 | 分類號: | G01H13/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共振 頻率 確定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核電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共振波頻率確定方法及裝置。本公開采用估算的共振波波長確定逼近離散函數,并采用該逼近離散函數對采樣數據集合進行卷積,由此大大減小了需要計算的數據量,減小了計算耗時,由于逼近離散函數是根據估算的共振波波長確定的,使得采用逼近離散函數卷積處理采樣數據集合得到的目標離散函數,能夠較準確的擬合待測共振波的變化趨勢,進而能夠較準確的得到共振波的頻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核電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共振波頻率確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超聲波在所測量的有限長材料中傳播時,如果超聲波的頻率與材料的固有頻率相等,就會發生共振現象。利用共振現象提出的超聲共振測厚法是一種常用的測厚方法,具有可測下限小、精度高等優點。共振測厚的原理是T=c/2f,T為被測工件的厚度,c為超聲波在工件中傳播的聲速,f為共振波的頻率。因此,超聲共振頻率的估計精度,是采用超聲共振法測厚的關鍵。傳統的方法是直接通過傅里葉變換獲得其頻譜最大值的頻率。
高精密薄壁部件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核電領域的核心部件中,實際應用過程中對這類部件的壁厚精度要求極高,通常為微米級。為了保證其尺寸精度,超聲共振法則被用于高精密部件的全范圍測量。以一根4m長,0.5mm厚的薄壁管為例,為了實現全范圍測量,需要采集超過10萬組的射頻數據進行共振頻率分析。同時為了保證測量精度,在進行傅里葉計算的時候需要進行補零操作。然而過長的離散數據進行傅里葉變化時,計算耗時也會隨之增加。完成10萬組的計算,耗時近160s,無法滿足大批量管材的高速檢查的需求。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共振波頻率確定方法及裝置。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共振波頻率確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100,獲取待測共振波的采樣數據集合,所述采樣數據集合包括多個采樣數據,各相鄰采樣數據的采集間隔時長相同;
步驟101,根據檢測被檢工件的超聲波的頻率、所述超聲波的標準傳播速度以及預估的被檢工件的厚度,確定待測共振波的預估波長值;
步驟102,根據所述預估波長值,確定逼近離散函數;
步驟103,采用所述逼近離散函數作為窗口函數,對所述采樣數據集合進行卷積處理,得到目標離散函數;
步驟104,根據所述目標離散函數,確定拐點數據集合,所述拐點數據集合包括所述目標離散函數各拐點對應的橫坐標;
步驟105,根據所述拐點數據集合以及線性回歸模型,確定待測共振波的頻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102包括:
將式1確定為逼近離散函數:
其中,A(n)為逼近離散函數,N為預估波長值,θ為任意角度的相位角,n∈(0,N-1)的正整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104,包括:
獲取目標離散函數的各橫坐標Xi對應的縱坐標Yi,Xi為正整數,i為正整數;
判斷Yi*Yi+1與0的大小關系;
在Yi*Yi+1≤0的情況下,根據Yi、Yi+1,采用插值法確定目標離散函數的拐點對應的橫坐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動力運行研究所,未經核動力運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23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