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底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1092.2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2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竹田智哉;福冨勉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R13/08 | 分類號: | B60R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楊貝貝;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東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底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底蓋,其在側面碰撞時不阻礙為了防止燃料箱的損傷而朝下方退去的車載零件的移動。本發明的底蓋(1)安裝在車輛的底部,相對于蓋本體(10)的針對車體的安裝點之中,針對與碰撞荷載的輸入方向(D1)交叉的車體框架(側欄8)的輸入側安裝點(P1),將朝變成輸入方向的前端側的內側分離的蓋本體(10)的部位設定在低位。進而,在蓋本體(10),形成有沿著車體框架延伸且下方為凸剖面的焊道部(1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裝在車輛的底部的底蓋(under cover)。
背景技術
安裝在車輛的底部的底蓋固定在側梁(side member)、中間梁(center member)或橫梁(cross member)等多個車體框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底蓋包括焊道(bead)部,抑制碰撞時的底蓋的龜裂的產生。另外,所述底蓋包括壓紋(emboss)部,提高底蓋的強度剛性。所述底蓋的外周緣部固定在各車體框架的底面。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昭63-14858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在燃料箱配置在駕駛席的地板下的偏向車寬方向中央的車輛中,在燃料箱的側部設置有罐體(canister)等車載零件,當產生側面碰撞時,要求通過使車載零件朝下方逃脫來抑制燃料箱的損傷。但是,專利文獻1的底蓋由于與車體框架的安裝高度相等,因此當產生側面碰撞時,底蓋在被擠壓而變形時存在向上彎折的情況。于是,存在車載零件無法朝下方逃脫而與燃料箱碰撞,使燃料箱變形的情況。
從此種觀點出發,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底蓋,其在側面碰撞時不阻礙為了防止燃料箱的損傷而朝下方退去的車載零件的移動。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用于達成所述目的的本發明是一種安裝在車輛的底部的底蓋。所述底蓋相對于蓋本體的針對車體的安裝點之中,針對與碰撞荷載(collision load)的輸入方向交叉的車體框架的輸入側安裝點,將朝變成所述輸入方向的前端側的內側分離的所述蓋本體的部位設定在低位。進而,在所述蓋本體,形成有沿著所述車體框架延伸且下方為凸剖面的焊道部。
根據本發明的底蓋,若車體框架因碰撞荷載的輸入而朝輸入方向(內側)變形,則車體框架的內側的車載零件由被車體框架擠壓而變形的地板(floor panel)朝下方下壓。此時,蓋本體的輸入側安裝點由車體框架朝內側擠壓,但朝內側分離的蓋本體的部位與輸入側安裝點相比位于低位,因此以朝下方鼓起的方式變形。進而,下方為凸剖面的焊道部沿著車體框架延伸,因此促進蓋本體的朝下方的變形。因此,底蓋在側面碰撞時不阻礙為了防止燃料箱的損傷而朝下方退去的車載零件的移動。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底蓋在側面碰撞時不阻礙朝下方退去的車載零件的移動,因此可防止燃料箱的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底蓋的設置狀態的底面圖。
圖2是表示安裝底蓋的車輛的底部的底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底蓋的設置狀態的剖面立體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底蓋的設置狀態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底蓋與橫梁及地板的剖面立體圖。
圖6是表示底蓋、車載零件、側欄(side sill)、及地板的示意圖。
圖7是表示變形例的底蓋的剖面立體圖。
[符號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10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在機動車輛中冷卻電動機器的組件以及運行該組件的方法
- 下一篇: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