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氯磷酸二乙酯的熒光探針合成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01221.X | 申請日: | 2020-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81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雅雯;馮序;彭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F7/18 | 分類號: | C07F7/18;C07F7/20;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東恒知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廖祥文 |
| 地址: | 610036***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磷酸 二乙酯 熒光 探針 合成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氯磷酸二乙酯的熒光探針合成及應用,合成了一種基于1,1'?聯萘酚結構硅化合物熒光探針,這種含硅化合物熒光探針可以實現對戰爭毒劑模擬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專一檢測,并且具有響應速度快,低檢測限以及發光波長較長等優點,商業化程度高,極大的減少了探針合成所需的成本,還公開了一種基于歸一化處理數據的用于檢測氯磷酸二乙酯的熒光探針的應用方法,包括微型光譜分析儀,激發光源及電腦,三者通過信號傳遞光纖進行信號傳遞,具有獨有的抗電磁干擾優勢,光纖探頭具有耐腐蝕的優點,由于光信號的精確性,也使得該傳感器不同于常規的肉眼觀測,具備了對于氯磷酸二乙酯蒸汽檢測精準度較高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檢測氯磷酸二乙酯的熒光探針合成及應用,屬于戰爭神經毒劑模擬物熒光探針的合成及應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有機磷化合物(OPS)由于其具有高毒性,已經廣泛應用在農業中作為農藥和除草劑使用,曾經也被使用于戰爭中作為化學戰劑(CWA)。其中,G型神經毒劑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括塔崩(Tabun),沙林(Sarin),梭曼(Soman)和環素(Cyclosarin)。它們可能對人類神經系統的乙酰膽堿酯酶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并影響神經傳遞,接觸神經毒劑的人數分鐘之內會死于呼吸麻痹。雖然此類CWA在國際社會中受到嚴格限制,但仍存在恐怖分子利用其奪走人們生命的事件,例如東京地鐵的恐怖襲擊。因此,以便捷的方式快速檢測這些神經毒劑對于公共安全系統至關重要。由于CWA作為國家管控的化學物品,我們一般使用活性與CWA類似,但毒性相對較小的模擬物氯磷酸二乙酯作為替代物進行檢測。由于CWA與其模擬物有相似的活性,如果探針對模擬物表現出響應,那么對CWA也一定表現出相似的響應情況。因此,業內普遍認可用模擬物代替化學戰劑毒氣研究。
目前的研究表明,對于戰爭毒劑模擬物的檢測方法常見的有電化學法,質譜法和酶化學法等。電化學分析是利用物質的電學和電化學性質進行表征和測量的科學,它是電化學和分析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質譜法即用電場和磁場將運動的離子按它們的質荷比分離后進行檢測的方法;酶分析法是一種偏向于生物學和藥學的分析方法,通過使用酶具有的專一性和高催化性,實現對待測物質的檢測。這幾種常見的方式均能夠實現對戰爭毒劑模擬物的準確檢測。
近年來,由于熒光探針的易于制備,高靈敏度和快速響應,已經開發出一些納米纖維和有機小分子作為熒光探針來檢測神經毒劑的模擬物。與其他分析物相比,科學家雖然發現了多種檢測神經毒氣的方法,其中包括氣相色譜法,質譜法,離子遷移譜法,酶傳感器,毛細管電泳法,毛細管電泳法和比色法等,但是報道可用于神經毒劑檢測的熒光探針仍然匱乏,根據目前的研究,對于戰爭毒劑模擬物常見的檢測方式雖然能夠實現對戰爭毒劑的準確檢測,但是它們同時也具有檢測方式繁瑣和檢測成本昂貴等缺點。而熒光法則具有檢測方式便捷,并且檢測成本低等優點。另外,雖然目前也有部分熒光探針用于實現對戰爭毒劑模擬物的檢測,但是對于此類熒光探針分子的應用大多都是停留在溶液里或者試紙上的應用。例如,S.Huang,Y.Wu,F.Zeng,L.Sun,S.Wu等人進行的研究工作,對于氯磷酸二乙酯蒸汽的檢測大多都是建立在檢測試紙的基礎之上,此種應用存在無法通過精確的數據化表示,只可通過肉眼觀察進行識別的問題,S.K.Sheet,B.Sen,S.Khatua等人的研究工作表明,目前的熒光檢測試紙都是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進行定性描述和識別,通過不同氯磷酸二乙酯蒸汽濃度對于熒光的響應情況來判斷氯磷酸二乙酯蒸汽濃度,由于溶液存在較多的干擾,且檢測精度較差,差異較為明顯,無法準確的進行氯磷酸二乙酯蒸汽濃度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0122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