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水的發育神經毒性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7907.X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3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兵;陳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G01N21/64;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4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水 發育 神經 毒性 評估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水的發育神經毒性評估方法,將huc:eGFP轉基因斑馬魚胚胎暴露于待檢測的廢水中至24hpf,將暴露后的胚胎取出后,于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并采集圖像進行分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基于轉基因斑馬魚的評估手段,借助生物顯微技術,即綠色熒光(GFP)易于檢測的特性,實現了廢水發育神經毒性的直接可視化及半定量檢測。本發明不僅適用于廢水發育神經毒性評估,也適用于化學品及其他眾多環境水體的毒性評估。且其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高效等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質評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水的發育神經毒性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對廢水的監控仍以化學分析法為主。從簡單的總有機碳(TOC)、總磷(TP)、總氮(TN)測定等到復雜的色譜、質譜及色譜-質譜連用技術均只能大致了解污染物的濃度信息,并且往往需要昂貴的化學藥品和設備,同時分析過程中也容易引入二次污染[1]。更重要是這種純粹的化學方法無法提供有關暴露時間變化或污染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毒性危害信息[2]。因而生物毒性測試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廢水水質評估及生態風險評估中。
由于生物在遭受廢水暴露時表現出物種、器官及生物系統敏感性差異巨大,生物毒性測試也成為了一個具有多物種、多毒性終點及多檢測手段等特點的復雜評估體系。發育神經毒性則其中是一個與物種繁殖高度相關的毒性終點,決定著后代生物的生存能力。而目前廢水的發育神經毒性卻受到較少關注。
現有發育神經毒性的檢測方法主要由運動行為分析、免疫組織化學、酶聯免疫反應(ELISA)或是其他分子生物學手段。廖等人借助運動檢測儀器記錄并分析了氯胺酮和甲基苯丙胺對斑馬魚的運動行為特征以此評估其發育神經毒性[3]。此類方法評估的終點過于末端,敏感性較差,實驗過程復雜,需配備專門儀器。乙酰膽堿酯酶(AChE)是另一個常用來反應污染物神經毒性的生物標志物。毛等人在評價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鉛的聯合暴露對幼鼠的神經發育毒性研究中采用ELISA測定了AChE水平[4]。該類方法所使用生物檢測試劑盒價格較為高昂。同樣的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手段也往往花費較高,實驗操作復雜。尤其是應用于廢水發育神經毒性評估中時,較高的價格往往意味著難以普及,而復雜的實驗操作意味著更大的勞動投入。因此開發一種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并且快速高效的廢水發育毒性評估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Park,J.;Brown,M.T.;Depuydt,S.;Kim,J.K.;Won,D.S.;Han,T.,Comparingthe acute sensitivity of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endpoints in three Lemnaspecies exposed to four herbicid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220,818-827.
[2]Lee,H.;Park,J.;Shin,K.;Depuydt,S.;Choi,S.;De Saeger,J.;Han,T.J.,Application of a programmed semi-automated Ulva pertusa bioassay for testingsingle toxicants and stream water quality.Aquatic Toxicology 2020,221.
[3]Liao,P.H.;Hwang,C.C.;Chen,T.H.;Chen,P.J.,Developmental exposuresto waterborne abused drugs alte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larval locomotionin early life stages of medaka fish.Aquatic Toxicology 2015,165,84-9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79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