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67977.7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4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文昊;謝俊;胡威東;何應道;陳玉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D9/06;E21D1/03;E21D11/08;E21D5/04;E01C1/00;E04H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吳薇薇;張穎玲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停靠 及其 修建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一種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地下停靠站修建于地表公路的下方,包括隧道、豎井以及橫通道。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臺,隧道管片圍設形成隧道空間,隧道公路位于隧道空間內。站臺位于隧道空間內并與隧道公路的一側鄰接。豎井包括圍墻和通行梯,圍墻圍設形成豎井空間,能夠通向地表公路。橫通道包括襯砌墻和環框梁,隧道管片鄰接站臺處形成有橫通洞口,環框梁支撐在橫通洞口處,襯砌墻與環框梁共同圍設形成橫通空間,橫通空間連通隧道空間和豎井空間。本申請提供的地下停靠站,通過將站臺設置在隧道內,從而在修建地下停靠站時,可以不采用明挖法,不會占用地表公路的空間,無需進行交通疏解,不影響地表公路的正常運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地下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
背景技術
早期修建的地下公路多以穿江越河隧道為主,隧道中部沒有設置地下停靠站如地下公交車站等的需求。故部分隧道雖然允許車輛通行,但不在地下設置諸如公交車站等停靠站。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很多城市計劃將橫穿旅游景區的公路改建至地下,或將某條街道作為步行街,需將包括公交車在內的原地面交通全部改造至地下,這時就需要在旅游景點或步行街附近設置地下停靠站。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全明挖法修建的城市地下停靠站,首先需要在施工位置修建基坑支護系統,如此會占用較大既有的地表公路空間,需要臨時進行交通疏解。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修建地下停靠站占用較大的地表公路空間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地下停靠站,所述地下停靠站包括:
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臺,所述隧道管片圍設形成隧道空間,所述隧道公路位于所述隧道空間內并沿所述隧道空間縱向延伸,所述站臺位于所述隧道空間內并與所述隧道公路的一側鄰接;
豎井,包括圍墻和通行梯,所述圍墻圍設形成豎井空間,所述豎井空間能夠通向所述地表公路,所述通行梯設置在所述豎井空間內;以及
橫通道,包括襯砌墻和環框梁,所述隧道管片鄰接所述站臺處形成有橫通洞口,所述環框梁支撐在所述橫通洞口處,所述襯砌墻與所述環框梁連接,所述襯砌墻與所述環框梁共同圍設形成橫通空間,所述橫通空間連通所述隧道空間和所述豎井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襯砌墻包括初期支護和設置在所述初期支護內的二次襯砌。
進一步地,所述隧道公路包括兩條以上行車道,與所述站臺鄰接的所述行車道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3.5m;和/或,
所述站臺高于所述隧道公路15cm~20cm;和/或,
所述站臺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1.5m。
進一步地,所述豎井還包括隔墻,所述通行梯包括電梯和樓梯,所述隔墻將所述豎井空間至少分隔出電梯空間、樓梯空間以及人行空間,所述電梯設置在所述電梯空間內,所述樓梯設置在所述樓梯空間內;
所述人行空間和所述橫通空間連通,所述電梯空間和所述樓梯空間的底部均與所述人行空間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隔墻還將所述豎井空間分隔出電纜井和通風井,所述樓梯空間和所述電梯空間分別位于所述人行空間的兩側,所述電纜井位于所述電梯空間靠近所述橫通道的一側或遠離所述橫通道的一側,所述通風井位于所述樓梯空間遠離所述橫通道的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地下停靠站還包括防火門,所述防火門設置在所述橫通空間內。
進一步地,所述豎井布置在所述地表公路的外側。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停靠站,通過將站臺設置在隧道空間內,從而在修建地下停靠站時,可以不采用明挖法,不會占用地表公路的空間,無須進行交通疏解,不影響地表公路的正常運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797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