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倍增寄存器結構以及包括該倍增寄存器結構的EMCCD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67950.8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872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白雪平;楊洪;鄭渝;曲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N5/372 | 分類號: | H04N5/372;H01L31/107;H01L31/0352;H01L27/148 |
| 代理公司: | 重慶輝騰律師事務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軍 |
| 地址: | 40006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倍增 寄存器 結構 以及 包括 emccd | ||
本發明屬于半導體器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能夠提高EMCCD響應線性度的結構,具體涉及倍增寄存器結構以及包括該倍增寄存器結構的EMCCD;所述倍增寄存器結構,包括襯底和位于襯底之上的埋溝;在埋溝上覆蓋有柵介質,在柵介質上形成有第一電極Ф1、第二電極Фdc、第三電極Фem和第四電極Ф3;這四個電極依次對應為第一轉移相、直流相、倍增相以及第二轉移相;將倍增相對應的埋溝劃分為倍增埋溝和電荷埋溝,所述倍增埋溝用于電荷倍增;所述電荷埋溝用于存儲倍增后的電荷;本發明提供了倍增寄存器結構以及EMCCD,將倍增寄存器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來倍增,一部分用來存儲電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倍增電場的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半導體器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能夠提高EMCCD響應線性度的結構,具體涉及倍增寄存器結構以及包括該倍增寄存器結構的EMCCD。
背景技術
雪崩倍增效應在半導體器件中很常見,在硅半導體中,當電子經過高于105V/cm的電場時,便會發生雪崩倍增。一般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簡稱CCD)施加10V驅動電壓便可產生105V/cm的電場,因此,普通CCD中也存在雪崩倍增效應,由于倍增率很低,不容易被我們發現。電子倍增CCD(Electron-Multiplying,簡稱EMCCD)就是通過在轉移電極上施加高電壓,使得載流子發生雪崩倍增,倍增率高于普通CCD的倍增率,從而實現電子倍增。
EMCCD與普通CCD不同之處是在水平寄存器和讀出放大器之間增加了一串倍增寄存器,信號電子在倍增寄存器中實現倍增放大,極微弱光信號經過倍增寄存器放大后被讀出放大器讀出,使得CCD器件探測靈敏度不再受讀出放大器噪聲限制,提高CCD器件的探測靈敏度。倍增寄存器利用電荷的“碰撞電離”效應實現對信號電子的倍增放大,因此EMCCD技術也稱為“片上增益”技術,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固態微光成像器件。
EMCCD倍增寄存器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電極Ф1和Ф3由標準幅值時鐘驅動(約10V),Фdc為直流相(直流電平約2V),Ф2加的電壓遠比僅僅用于轉移電荷的電壓高很多(約40~50V),由于Ф2和Фdc間巨大的電壓差,在Ф2和Фdc間產生巨大的電場強度使得電子在轉移過程中發生“撞擊離子化效應”,也稱作雪崩倍增效應,產生新的電子,即所謂的倍增或增益。
倍增寄存器倍增時電勢分布如圖2所示,倍增相Ф2和直流相Фdc之間巨大的電壓差,產生巨大的電場強度使得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在CCD電荷轉移過程中發生“撞擊離子化效應”,離化系數(也稱為離化率)為電子或空穴沿著電場方向加速運動時,因碰撞離化而產生新的電子-空穴對所需經過的平均距離的倒數。離化率αn的大小取決于倍增電場的大小,如下式(1)所示:
αn=Anexp(-bn/E) (1)
其中An、bn為經驗值,倍增電場E由下式(2)表示:
E=ΔV/w (2)
W為倍增電場寬度,ΔV為Фem和Фdc間埋溝電勢差。
倍增電場區內產生電子數由下式(3)表示:
dn(x)/dx=αn(x)n(x) (3)
αn(x)為x處的電離率,n(x)為x處的電子數。
則倍增電場寬度為W的區域內增益g為:
將倍增電場E的公式(2)和電離率公式(1)代入增益公式(5)則得到增益和電勢差的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679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